黎治國,鐘昱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5-04-30 16:57:05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4月30日訊(通訊員 黎治國 鐘昱)4月30日,在紅二、六軍團長征出發(fā)地舊址——紅六軍團第十八師長征舊址修繕工程現場,十余名工匠正手持傳統工具,以精湛技藝對建筑構件進行修復。2025年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長征出發(fā)90周年,作為紅二方面軍長征起點的桑植縣,正通過系統性文物保護工程,讓承載革命記憶的歷史遺存煥發(fā)新生,推動長征精神薪火相傳。
桑植縣擁有厚重的長征文化資源,轄區(qū)內不僅有紅二、六軍團長征出發(fā)地舊址、紅二軍團司令部舊址等5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分布著32處省縣級革命文物點。為夯實保護根基,桑植縣依托全國第四次文物普查,組建由考古專家、測繪技術人員構成的專業(yè)團隊,運用三維激光掃描、無人機測繪等數字化手段,對長征文物開展“地毯式”普查,建立包含地理位置、建筑結構、病害分析等12類信息的“一文物一檔案”數據庫。同時,對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長征出發(fā)地紀念館館藏的700余件文物進行精細化管理,為每件文物配備二維碼“數字身份證”,實現全生命周期追蹤。
面對部分文物因年代久遠出現的墻體傾斜、木構件腐朽等問題,桑植縣堅持“最小干預”原則,邀請古建筑修復專家制定“一址一策”修繕方案。在紅二軍團兵工廠舊址修復中,采用當地燒制的“糯米灰漿”進行墻體加固,運用傳統榫卯工藝替換受損梁柱;在紅軍養(yǎng)傷地舊址修繕時,保留原有的夯土墻面和石板屋頂,最大限度還原歷史風貌。此外,同步實施文物周邊環(huán)境整治工程,修建生態(tài)停車場、無障礙通道等配套設施,打造“可閱讀、可親近”的紅色文化空間。
在活化利用方面,桑植縣積極探索“文物+科技+創(chuàng)意”融合路徑。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長征出發(fā)地紀念館內,以全息投影、VR技術打造的沉浸式展廳,通過模擬湘江戰(zhàn)役、烏蒙山回旋戰(zhàn)等經典場景,讓觀眾“穿越”歷史;上線的“云上長征”數字平臺,整合300余件文物高清影像和12條紅色研學路線,實現“一鍵云端游”。文創(chuàng)領域,推出“長征印記”系列產品,其中以紅二軍團軍旗為設計元素的金屬書簽、復刻革命時期票據的筆記本等文創(chuàng)產品,深受游客喜愛,年銷售額突破100萬元。
紅色教育體系構建中,桑植縣打造“行走的思政課”品牌。與縣內15所中小學共建“長征精神研學基地”,開發(fā)“重走長征路”“戰(zhàn)地救護體驗”等實踐課程;開展“百名少年講長征”活動,選拔培養(yǎng)200余名“紅領巾講解員”,讓青少年在講述賀英女紅軍、桑植“擴紅”等本土故事中傳承紅色基因。社區(qū)層面,定期舉辦“長征文物進萬家”流動展覽,讓革命歷史走進百姓生活。
通過系統性保護與創(chuàng)新性傳承,桑植縣讓長征文物從“歷史遺存”轉變?yōu)?/span>“精神火炬”。數據顯示,2025年以來,全縣紅色景區(qū)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長40%,帶動周邊300余戶居民通過紅色旅游實現增收。在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長征出發(fā)90周年之際,桑植正以文物保護為筆,在新時代續(xù)寫傳承長征精神的動人篇章。
責編:向韜
一審:向韜
二審:田育才
三審:寧奎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