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嫻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5-04-25 16:49:14
通訊員 呂新龍 袁英杰
江西新余,在滬昆高速昌金改擴建項目1標段的工地上,中交中南工程局有限公司的項目經理龔箭蹲在攤鋪機后,指尖摩挲新鋪的瀝青路面。
黑色路面泛著細碎的金屬光澤——這不是普通的瀝青,而是他們用新余鋼廠的廢棄鋼渣研發(fā)的新型材料。
(滬昆高速昌金改擴建項目1標段施工現(xiàn)場。本文圖片均由中交中南局提供)
廢棄鋼渣用于高速公路路面攤鋪,是否影響工程質量?面對疑問,龔箭講述了一段鋼渣“點石成金”的故事。
昌金高速改擴建工程是江西省“十縱十橫”高速網的收官之作,也是江西更好融入長江經濟帶和粵港澳大灣區(qū)的重要通道,項目全長46.52公里。其中,中交中南局負責建設26公里標段就需要消耗近40萬噸輝綠巖、玄武巖等天然集料用于路面攤鋪。
如果按照傳統(tǒng)開山方式獲取這些原材料,不可避免將對當地的山體進行大面積開挖?!霸龠@么挖下去,山都要被‘啃’禿了。”項目總工丁子君翻看著環(huán)評報告陷入了沉思。
一次觀摩學習會上,丁子君了解到,新余鋼廠棄置的鋼渣經過處理,密度和硬度竟與玄武巖不相上下,可以代替?zhèn)鹘y(tǒng)天然集料用于瀝青混合料。
“既然鋼渣能鋪路,我們地處新余,何不嘗試一下?”在項目例會上,丁子君提出研究方向。
但質疑聲隨之而來:鋼渣含有游離氧化鈣,遇水膨脹會導致路面開裂;鋼渣中如果重金屬超標,有可能污染環(huán)境……
為驗證可行性,丁子君帶著實驗室團隊泡在檢測室,項目經理龔箭則帶著團隊跑遍長三角的鋼渣應用項目進行實地調研。3個月里,他們收集了國內外300多份研究報告,卻發(fā)現(xiàn)現(xiàn)成的技術根本“水土不服”——新余鋼渣的成分與其他地區(qū)差異太大。
“自己研發(fā)!”龔箭在項目技術研討會上做出決定。
(滬昆高速昌金改擴建項目1標段。)
接下來的日子里,項目部派出5名技術骨干與山東省交科院博士團隊及新鋼集團聯(lián)手合作。經過4個月的反復試驗,探索形成“三步法”處理工藝,即先用高溫燜燒降低鋼渣活性,再通過多級篩分精準控制粒徑,最后露天堆放半年讓材料自然穩(wěn)定。
為了監(jiān)測鋼渣的穩(wěn)定性,實驗室主任肖宏圖帶著團隊在盛夏守著堆場,每天記錄溫度、濕度對鋼渣的影響?!澳侨齻€月,我們曬得比鋼渣還黑。”肖宏圖打趣道。
2024年9月,江西省首段鋼渣試驗路攤鋪進入倒計時。攤鋪機緩緩推進,技術員們手持紅外測溫儀,緊盯著溫度曲線,壓路機碾過的聲音震得人耳膜發(fā)疼,但每個人都屏住呼吸,生怕錯過任何異常。
等待檢測結果的3天里,項目部的燈光徹夜未滅。當報告顯示鋼渣路面的動穩(wěn)定度比傳統(tǒng)材料高出40%時,丁子君攥著報告激動不已:“成功了!”
更讓人驚喜的是,每噸鋼渣原材的價格不到天然砂石料的三分之一,經測算,僅這一項就能為整個項目省下300多萬元;消化掉的3.4萬噸鋼渣廢料,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萬余噸。
(滬昆高速昌金改擴建項目。)
如今,走在新鋪的鋼渣路面上,龔箭的腳步格外踏實。這條路不僅代表著綠色創(chuàng)新技術的突破,更是成為江西高速公路建設低碳減排、節(jié)約成本的“綠色教科書”。
項目團隊依然沒有停下腳步。龔箭介紹,他們在路面埋設了傳感器,實時監(jiān)測鋼渣的長期性能;還與高校深入合作,繼續(xù)研發(fā)更高效的鋼渣改性技術?!拔覀円屵@條‘綠色動脈’不僅能暢通車流,更是成為促進循環(huán)經濟的標桿。”望著遠處綿延的高速路,他的目光堅定。
責編:謝卓芳
一審:謝卓芳
二審:曹嫻
三審:李偉鋒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