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5 14:22:04
駱志平
雨花非遺館位于長沙雨花區(qū),場館體量不小,兩層2.4萬平方米。永州新田人郭存勇承租創(chuàng)辦。類似場館,國內(nèi)少有,一般人想不到,想到了也沒人愿意干,這活兒帶公益性,很難賺到錢。
然而,郭存勇兩口子一頭扎了進來,十一年了,越干越上癮。這其間,虧了不少錢,賺回了不少面子,捧回了不少牌子。2019年,他被評為中國非遺年度人物,上了央視。
用他的話講,傳承非遺,總得有人出來挑個頭,花點心思,做點實實在在的活,否則,懷揣技藝的非遺人,東奔西走,賺不到銀子,填不飽肚子。久而久之,有些手藝會失傳。
郭存勇木匠出身,也是木藝類的非遺傳承人,一身好手藝,帶徒弟,辦木工廠,賺到了不少的銀兩。他跟我講:“八十年代我就騎上了摩托車,那份洋氣,可比現(xiàn)在開大奔還牛。我順著話題說:“那批騎摩托的人,大多出了事,像你這樣活得好好的,人精神,財喜不斷,好福報呢!”
2006年起,國家對非遺越來越重視,他和幾個手藝人聊天時突發(fā)奇想,中國這么多非遺項目,為什么不搞個場館,讓天下非遺人齊聚一堂。經(jīng)過多年準備,多方加持,他和妻子鄧運姣帶著幾千萬現(xiàn)金來到了長沙。
劉金鐸
萬事開頭難,有了場子,如何聚攏手藝人,又成了一個頭痛的問題。他三顧茅廬,將寶慶瓷刻傳承人劉金鐸,從珠海接到了雨花非遺館。還有中華泥書堆字傳承人劉上四,老人家年紀不輕了,本已放棄這門手藝,也不愿出遠門,其反復勸說,從邵陽來到了長沙。鞋匠技藝傳承人吳柏濤,原本在江西有個上千平米的工作室,被郭存勇兩口子誠心所感,幾番忐忑之后,落戶雨花非遺館。
說起郭總兩口子,江永女書傳承人李愛蓮直豎大拇指:“太不容易了,這么多年下來,兩口子虧了不少錢,有一年快過年了,資金轉(zhuǎn)不過來,其妻子被迫廉價出讓手中的房子,才度過了難關?!?/p>
可以想象,辦好雨花非遺館,多么不容易,郭總重情義,那年,他去央視做節(jié)目,特地帶上了攸縣剪紙人洪源。節(jié)目現(xiàn)場,董卿、撒貝寧給洪源出了一道題,讓其抽取已備好的書法對聯(lián)一副,過目后,蒙眼背剪。洪源有本事,居然剪出了原作的氣韻,民間藏龍臥虎,真正的非遺代表人,個個好本事。
劉金鐸的錘畫更是一絕,其用一個錘子在玻璃或瓷片上敲敲打打,居然可以敲出比攝影還要逼真的人像來,這樣的技藝,全國僅他一個人。其作品作為國禮,贈予了不少外國的朋友。
可惜,這活兒太難,有人來學過,但沒一個學得會,找不到能夠傳承技藝的徒弟,是件煩心事。我看過劉金鐸的現(xiàn)場展示,太牛了,稱得上民間絕活中的“絕活”。
非遺屬文化根子上的事,弄明白了,才看得到里面蘊藏的智慧和商機。郭存勇透過手藝中傳遞出來的力量,讀懂了“非遺”的高貴,可見其內(nèi)心的富足,早已擺脫世俗的喧囂。
他說:“過去媒人做介紹,先要問問小伙子學過啥手藝,在鄉(xiāng)下,一門手藝,就是一個養(yǎng)家糊口的飯碗,如果手藝好,找個漂亮老婆就不難?!睂τ谶@一點,上了一點年歲的人,都會有同感。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地域不同,習俗不同,文化的表達不一樣,于是,衍生出了各種各樣的原生手藝和文化。有那么幾年,非遺流失快,人心也顯得有些急。
現(xiàn)代工藝品,流水線生產(chǎn),成本低,好看又好用,砸掉了不少非遺人飯碗。這些年,人們有所感悟,慢工出細活,沒有靈魂的產(chǎn)品,缺乏質(zhì)感,傳遞不出原生手藝的溫暖。
現(xiàn)在,養(yǎng)豬養(yǎng)雞,也變成了流水線,各種飼料、添加劑催生催長,速成雞、速成鴨充斥街市,養(yǎng)頭豬不出三個月,就能長出一身的瘦肉,這樣的畜禽,沒見過陽光,也不知月亮、星星啥模樣,哪還有原生性!鄉(xiāng)下人家養(yǎng)的豬,吃農(nóng)家潲水,起碼得養(yǎng)上七至八個月,肥膘厚、肉質(zhì)鮮紅,煮起來香噴噴,吃起來營養(yǎng)。
老祖宗講究道法自然,萬物皆有靈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自然界就是一個大家庭,織成了一個完整生態(tài)鏈。人們干活,依二十四節(jié)氣,無數(shù)的乾坤之道,隱逸在時序更替中。
現(xiàn)代社會,文化穿越了時空,哪里具備聚集的生態(tài),哪里就會呈現(xiàn)熱鬧的場景。郭存勇想讓天下非遺,扎堆長沙。他說:“楚漢名城本身底蘊厚,若有非遺來助力,釋放的文化動能,絕不止停留在面子上,時間久了,就能成為一種聚變的文化基因,轉(zhuǎn)化到長沙的產(chǎn)品中?!?/p>
然而,非遺是個巨大能量場,再想拓展,郭存勇駕馭不了,得有個法子,讓更多資源參與到其中。這樣,才能下好長沙非遺這盤棋。
我問郭存勇,接觸過資本么。他說,沒有,也不太懂什么叫運營。郭總不缺情商和智商,干起活來很用心。不過,實力有限,在手藝人中,他算得上老板,但在大老板中,又只是一個有點小錢的手藝人。
有人講,非遺屬于過去,科技創(chuàng)造未來,這種物理分割的思維,脫離了人文范疇。非遺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智慧,有魂有魄,才會擁有真正的內(nèi)核??萍际前央p刃劍,能帶來一時成敗。浩瀚星辰里,人類能走多遠,離不開人文上的正覺和正念。
面對非遺,心存敬意,方有始終。切不可急著性子往前趕,要有培育參天大樹的胸懷,不能以養(yǎng)豆苗的心態(tài),等閑視之。老街老巷那么多,為什么不做點生態(tài),做點引流,打造出幾條百工街,百工坊。讓非遺人找得著方向,揉得進時代。
在雨花非遺館的榨油作坊前,郭存勇顯得格外的開心,作坊里的原始榨油裝備,出自他的手,只是在老手藝中,加入了一點機械的動能。他說:“傳統(tǒng)榨油工藝,細碾慢榨,油質(zhì)口感會更好?!?/p>
我走近過不少非遺人,他們身上的那份美,帶著憨情和古拙,散發(fā)著生命源頭的滋養(yǎng)。為什么中國制造這么牛,別以為全是人工智能帶來的力量,其本源在于生命基因中,流淌著與生俱來的手藝。
早些年,有錢人搶著購買LV,上萬元一個,其實,不少都是國內(nèi)加工的包包,要說有啥不一樣,無非貼上了一個洋人的牌牌?,F(xiàn)在,回過神了,只選對的,價格高低無所謂,一個人內(nèi)在品質(zhì)的提升,不單看實力,還得看執(zhí)念。
咱們的手工,從民俗中來,浸泡于山水之間,擁有天工造物的奇妙。大伙留意一下,繡娘的針法,琺瑯彩的紋理,水墨丹青的筆觸,唐人的榫卯,還有文字上的象形會意,哪樣不是美得有哲理。
腦瓜子靈泛的人,隨便拿出一塊軟質(zhì)的棉羊皮,加上一點鑲金嵌銀的宮廷佩飾,那份典雅,顏值、氣韻、高貴,立馬脫穎而出。故宮文創(chuàng)賣的多火,文化的組合,揉捏有致,呈現(xiàn)的便是附加值。
雨花“非遺”館聚集了三百多個非遺項目,上百個手藝人,懷舊的場景,懷舊的技藝,包裝推介一下,玩到國外去,不就成了中國的LV么!
我去過三次雨花非遺館,其中一次見到了郭存勇,我問他,這么大的一片場子,一年租金多少。他說,六百多萬,運行十年了,去年基本持平。不過,來雨花非遺館落戶的手藝人,大多還是攢了錢。不然,怎么留得住人。
郭總兩口子心中藏大愛,干了一件特有價值的事情。我跟他說:“非遺技藝乃中國文化的火種,各個門類都不缺,一旦真正點燃了,可以演繹出無數(shù)個咤叱二,到那時,天下非遺看中國,就不是一句唬人的神話?!?/p>
雨花“非遺”館位置不錯,但周邊擠了點,有點甩不開手腳。不過,玩點小組合,做些消費小場景,足夠了。我笑著跟他說:“先別貪大,想點法子,把場子騰挪得更加熱鬧點,才是當務之急?!?/p>
來雨花“學非遺、品非遺、玩非遺”,是一種很好的休閑方式,在這里體驗一下剪紙、編織、榨油、寫女書。累了,到茶館里坐一坐,順便了解一下茶中事。生活很簡單,走近非遺,你會發(fā)現(xiàn),好口味,是煨出來的,好日子,慢慢悠悠,清清爽爽。
責編:黃煌
一審:黃煌
二審:周月桂
三審:楊又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