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甜 三湘都市報 2025-04-22 19:22:46
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 全媒體記者 田甜 通訊員 易成 圖/宋科鋮
4月20日,清晨的薄霧還未散盡,64歲的許國良已背上畫具走出家門。每周日清晨5時許,這位鬢角染霜的老畫家都要驅車60公里,穿越蜿蜒的鄉(xiāng)間公路,去赴一場堅守了6年的約定——教鄉(xiāng)村留守兒童畫畫。
4月22日,以他助力鄉(xiāng)村振興事跡為原型拍攝的公益電影《我料青山應如是》在湖南首映,將這段關于堅守與希望的鄉(xiāng)村故事搬上銀幕。
每周120公里的奔赴,藝術浸潤留守兒童心靈
“藝術對于我個人來說,是一個貫穿始終的東西,也是改變我人生軌跡的。”1980年,許國良參軍入伍。退役后,到魯迅美術學院進修中國畫,1990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學習,成為一名職業(yè)畫家,作品屢獲國內(nèi)外大獎。
一次洞庭湖寫生經(jīng)歷讓他感受深刻,意識到“藝術的價值不該用每平方尺的價格衡量,而應為鄉(xiāng)村帶來希望”。2016年,許國良投身扶貧改造項目,將傳統(tǒng)農(nóng)耕文化與藝術結合,打造農(nóng)耕文化體驗園,帶動鄉(xiāng)村旅游發(fā)展。
真正改變?nèi)松壽E的,是2019年與益陽市資陽區(qū)張家塞鄉(xiāng)富民村的相遇,昔日的省級貧困村已經(jīng)脫貧,但面臨藝術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情況,留守兒童精神世界需要關愛。許國良當即決定用藝術喚醒鄉(xiāng)村的未來,每周日雷打不動地前往富民村,將廢棄豬圈改造成“留守兒童繪畫基地”,免費教授孩子們國畫。
一開始,僅有7名學生參加,很多孩子因為性格內(nèi)向、對畫畫不感興趣,或家庭原因沒有參與。許國良耐心勸導、細心授課,在日復一日的堅持中,越來越多孩子加入進來。6年時間,學生增加到50名。為了保持學習的持續(xù)性,許國良要求家長簽署承諾書,確保孩子堅持學習。
6年間,每周往返120公里教學,許國良的車里程表多出37400余公里。暴雨天車輪打滑撞上路樁,酷暑時中暑仍堅持授課,后備箱永遠備著孩子們的畫紙顏料。老伴看著他被關節(jié)炎折磨的膝蓋心疼地抹著眼淚,他卻笑著說:“比起孩子們要走十幾里山路上學,我摸摸方向盤算不得苦。”
32名留守兒童帶著300余幅畫作亮相北京
“藝術能改變孩子們的人生。”許國良感慨道,通過學習畫畫,一名曾患輕度抑郁癥的女孩重拾笑容;一名休學在家的男孩因作品參展而重返校園。深有感觸的他將藝術融入鄉(xiāng)村建設,帶領村民改造庭院、設計文化墻、推廣“擦菜子”品牌,使村民收入翻倍,村容煥然一新。
許國良的事跡感動了導演肖建青,自籌300多萬元,耗時3年深入鄉(xiāng)村拍攝。影片以質樸的鏡頭語言還原真實:演員多為當?shù)卮迕瘢瑘鼍叭【坝诟幻翊宓暮商翖5馈⒍赐ギ嬂?,甚至孩子們的畫作也成為電影的重要敘事元素?/p>
3月22日,電影首映禮在中央美術學院舉行,32名富民村留守兒童帶著300余幅畫作亮相北京。畫展中,稚嫩的筆觸描繪著對未來的憧憬,參展學生坦言,“從沒想過我們的畫能登上央美舞臺,許老師讓我們相信,鄉(xiāng)村孩子也能成為藝術家?!?/p>
“我做這些,不是想當英雄,只想守護鄉(xiāng)村的未來?!?許國良用行動證明,藝術不僅是個人修養(yǎng),更是振興鄉(xiāng)村的精神紐帶。
責編:田甜
一審:田甜
二審:黃娟
三審:周文博
來源:三湘都市報

版權作品,未經(jīng)授權嚴禁轉載。湖湘情懷,黨媒立場,登錄華聲在線官網(wǎng)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轉載須注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nèi)容。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