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5-04-22 09:08:12
雷神水者,夫夷水①之支流也,發(fā)於越城嶺金紫峰②,蜿蜒十餘里,至雷神廟前注夷水,因名之。其水口對岸有水府廟,崇祀禹王,兼祀唐末平蠻殉節(jié)之陳志業(yè)、馬瓚③,後易名陳馬二公祠④。雷水之尾,有山居隱於林麓,臨流築室,疊石為垣,構木成軒。主人羅禎平,余舍侄也,其人豁達宏遠,屬為之名,余名之曰雷水小築,並為之記。
是處也,背金嶺而面夷江,枕清流而漱奇石。名卉嘉木環(huán)列庭中,嶙峋怪石參差階下。澗水清洌,泠泠作響。春則桃李爭妍,夏有荷風送爽,秋至桂香含露,冬來寒梅傲雪,四時佳景不絕。設酒肆以饗客,有嘉賓至,烹鮮膾鯉於斯。雖市井喧囂,然隔岸聞鐘磬,臨窗眺帆影,竟得鬧中取靜之趣。若夫晨光熹微,煙波澹蕩,舟子舉槳擊棹,聲與簷鈴相和。午間茶煮紅爐,酒斟玉盞。客或誦赤壁之賦,或吟滄浪之歌,推杯換盞,指古摘今。迨至暮色四合,漁火明滅,星斗垂輝,則見素壁題詩,青衫醉墨,恍惚有唐宋遺風焉。嗟乎!昔大禹胼胝而導洪波,陳馬浴血以安黎庶。今遊人但醉莼羹鱸膾,鮮有問英雄舊事者。然則小築之存,豈惟宴遊之樂耶?觀逝者如斯,正可鑒古知今,悟盈虛之有數耳。
借園主人羅德樹記於乙巳暮春
【注釋】
①夫夷水:發(fā)源于五嶺之一越城嶺主峰華南第一峰貓兒山(在廣西資源縣境內),是湖南四水之一資水的南源。
②金紫峰:在湖南省新寧縣,是越城嶺的一座山峰,又稱金紫嶺,海拔1772米。雷神水即發(fā)源于峰下。
③陳志業(yè)、馬瓚:《寶慶府志》載,陳志業(yè)、馬瓚系唐末五代零陽里人(隋唐至北宋,新寧屬武岡縣,零陽里即今新寧縣地),官把總,平息峒蠻叛亂時在陽橋洞遇伏戰(zhàn)死??继茣r無把總一職。一說陳馬二將為宋初銀青光祿大夫。
④陳馬二公祠:在新寧古城東關外二里處,其前身為祭祀大禹的水府廟,后來兼祀陳志業(yè)和馬瓚。乾隆十一年(1746),新寧士紳李長芬牽頭捐資擴建,改名為“陳馬二公祠”。廟宇高峻宏敞,畫棟雕梁,香火鼎盛,文革初期被拆毀,今有好事者重修之,但氣勢、規(guī)模遠不如前。
譯文
雷神水是夫夷水的一條支流,發(fā)源於越城嶺的金紫峰,彎彎曲曲地流淌了十多里,在雷神廟前注入夫夷水,因此而得名。在它的河口對岸有一座水府廟,祭祀大禹,同時也祭祀在唐末平定蠻亂時為國殉節(jié)的陳志業(yè)、馬瓚,後來改名為陳馬二公祠。在雷神水的下游末尾處,有一處山間居所隱藏在山林腳下,臨近水流建造了房屋,壘石頭為圍牆,搭木構成軒室。主人叫羅禎平,是我的侄子,豁達開朗、志向遠大,囑託我為他的居所取名,我為它取名叫 “雷水小築”,並且寫下這篇記文。
這個地方,背靠金紫嶺,面朝夫夷江,枕靠著清澈的流水,旁邊沖刷著奇異的石頭。名貴的花卉和美好的樹木環(huán)繞排列在庭院中,嶙峋奇特的石頭高低錯落地分佈在臺階下。山澗的水清澈甘冽,流淌時發(fā)出泠泠的聲響。春天,桃花李花競相開放;夏季,荷花的香氣隨著微風送來陣陣涼爽;秋天丹桂飄香,玉露凝霜;到冬天,寒梅傲雪綻放,一年四季美好的景色接連不斷。這裏還設有酒肆來款待客人,當有貴賓到來的時候,就在這裏烹飪新鮮的魚肉美肴。雖然市井之中喧鬧嘈雜,然而在這裏能隔著河岸聽到寺廟裏鐘磬的聲音,臨窗眺望江面上船帆的影子,竟然能在喧鬧中尋得寧靜的樂趣。當早上天色微明,煙霧籠罩的江面水波蕩漾,船夫劃動船槳,船槳擊水的聲音和屋簷下的鈴鐺聲相互應和。中午時分,在紅泥小火爐上煮茶,往玉制的酒杯中斟酒??腿藗冇械睦收b蘇軾的《赤壁賦》,有的吟唱楚辭《滄浪歌》,大家舉杯換盞,談論著古今之事。等到暮色降臨,四周一片昏暗,江面上漁火忽明忽暗,天上的星星閃爍著光輝,此時就會看到白色的牆壁上有人題詩,身著青衫的人帶著醉意揮毫潑墨,恍惚間有唐宋時期文人雅士的遺風。唉!從前大禹不辭辛勞,手腳都磨出老繭來疏導洪水,陳志業(yè)、馬瓚浴血奮戰(zhàn)來安定百姓。如今的遊人往往只是沉醉於美味的莼菜羹和鱸魚膾,很少有人過問英雄們過去的事蹟了。既然這樣,那麼雷水小築的存在,難道僅僅是為了宴飲歡遊的樂趣嗎?看著這日夜不停汩汩流淌的江水,正可以借鑒古代的事情來瞭解現在,領悟到世事的興衰成敗都是有定數的啊。
借園主人羅德樹記於乙巳年暮春時節(jié)
(作者:湖南省新華書店集團原黨委書記,長沙市新寧商會名譽秘書長 羅德樹)
責編:戴鵬
一審:戴鵬
二審:曾佰龍
三審:鄒麗娜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