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銘俊 湖南日報 2025-04-21 19:11:32
4月21日,距離端午還有不到40天,各大商超已漸漸有了端午節(jié)氛圍。
伴隨著粽子出現(xiàn)的,常常還有另一款美食——咸鴨蛋。
其實,不論過節(jié)與否,在中國人的味覺記憶里,咸鴨蛋早已占據(jù)獨特地位。
只是,為何多是咸鴨蛋,而不是咸雞蛋?
今日科普,一起了解。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銘俊
【知識多一點】
為何咸鴨蛋能壟斷我國腌制蛋品市場千年?
為何是咸鴨蛋而不是咸雞蛋?
其實,這背后隱藏著鴨蛋在蛋殼、脂肪、蛋黃上的全面勝利。
2005年,江蘇省考古隊在句容天王寨花頭的2號墓墩里,發(fā)現(xiàn)一個陶制小罐中裝滿了咸鴨蛋,這些咸鴨蛋已有2500年歷史。
為何是咸鴨蛋?專家指出,在缺乏冷藏技術(shù)的時代,鴨蛋因蛋殼厚、含水量低,更適合長期保存。
鴨蛋的這種蛋殼結(jié)構(gòu)如同天然鎧甲,既能抵御腌制過程中鹽水的強烈滲透,又能避免運輸時的意外破損。更神奇的是,鴨蛋表面的氣孔密度較低,鹽分以“細水長流”的方式滲透,確保蛋黃緩慢而均勻地轉(zhuǎn)化出油脂。
不僅如此,鴨蛋還具有脂肪的黃金比例。每100克鴨蛋中,脂肪的含量可達13克左右,而雞蛋的脂肪含量只有8.8克左右。更多的脂肪在腌制過程中,會發(fā)生奇妙的變化,最終凝結(jié)成肉眼可見的“紅油”。
大家都知道,蛋黃是咸蛋的精華,肯定是占比越大越好。鴨蛋黃的占比最高可以達到整個蛋的35%,但雞蛋黃卻不超過30%。再加上雞蛋本身的體格就比鴨蛋精致,其蛋黃更是小上加小。所以,鴨蛋蛋黃也有了體積優(yōu)勢。
從蛋殼的厚度到脂肪的配比,再到鹽分的滲透速率,咸鴨蛋的霸主地位,本質(zhì)是自然選擇與人類智慧的雙重結(jié)晶。
當你剝開一枚咸鴨蛋,看見紅油滲出的瞬間,或許能更深刻地理解:這不僅是味蕾的狂歡,更是一場跨越千年的美食進化論。
當然,咸鴨蛋再好,也要適量哦。
責編:李傳新
一審:王銘俊
二審:劉文韜
三審:楊又華
來源:湖南日報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