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5-04-18 12:41:15
文丨胡金華
在武漢看長江
(一)
長江到江漢解開了胸襟
寬袍大袖,一改少年的不平則鳴
開啟了安靜豁達的行程
兩條江一樣寬的長堤包裹
三江碧綠,浩浩蕩蕩
兩岸高矗的大樓閃耀著現(xiàn)代都市的光芒
江面,無數(shù)的飛鳥和梭子般的船只盡情嬉戲
與岸上穿梭的人流織出繁榮的景象
一聲長笛,不見笛后煙塵滾滾
舊時著名的粵漢碼頭標識也涂上新漆
隆重加上“旅游”二字
十里江灘綻開十里江花和心花
夜晚的長江盛開最美的花朵
星星點亮一座不夜城無邊的風月
(二)
長長的文化公園和旁邊的江水纏綿
現(xiàn)代元素堆積的角落偶有昔日漲水的痕跡
綠皮火車在江灘靜默
詹天佑和一群挑擔打鐵的凡人或站或坐
日夜思索著生活的出路
纖夫的愛那是現(xiàn)代人飽漢對餓漢的施舍
洋人的欺負洋油和洋務的好處
刀架在脖子上的人比享福者警醒
旁邊的軍艦和紀念館訴說自強的難易
多少代人想萬里長江橫渡
紀念碑守護著渡江的榮耀和楚天的寥廓寂寞
(三)
不絕的江水不絕的旅人
舟船的變遷改變不了渡的秉性
卻月夏口武昌都沐浴同一輪月光
滿江清水載不完秦漢三國唐宋的故事風流
古老的中華鱘見證過江山換代的悲歡離合
花木蘭從軍令男兒汗顏亦無濟國運衰退
近代湘軍鏖戰(zhàn)武昌起義都想重整河山
一江血淚喚不回滾滾東流
當一群青年出沒二十世紀初的碼頭
風華正茂,中流擊水
其中有我的鄉(xiāng)人祖輩攜婦帶崽一去不回
當“農(nóng)講所”的赤潮涌入大江席卷神州
一個站立的大中國
一個自強的大中國
始終有英雄武漢的影子作伴
(四)
一條江有一條江的活路
治水興邦一直是歷代先賢的夢想
江灘最大,容不下大禹率歷代治水人的雕像
歷史是一個一個漩渦相連
有多少江河就有多少洪水相送
代代治水代代水患無窮
人類始終在洪峰之巔生存
站在歷史之上的新中國自有新招
自從大國重器屹立三峽
長江安瀾武漢安心江南安康
引江漢之水的南水北調(diào)又率大國水網(wǎng)出發(fā)
啟動一個嶄新時代的鐵閘
水通北國水潤東方
處處都是現(xiàn)實版的《清明上河圖》
水滴石穿,滴水成河乃自然之水
水利之水,有幸融入時代大潮
在青春中國里喚發(fā)青春
(五)
黃鶴樓穩(wěn)壓層層詩書風韻
高山流水不只是江河之源
古琴臺千古相思千年佳話
江水有情,曾撫古琴古畫傳頌古意
江豚有意,吐出泡沫盡是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千古詩篇
江風識字,珞珈山書聲朗朗順延千年文脈
長江,每一朵浪花都會詩心蕩漾
每一個流量都傳承著春秋筆畫
滿江碧波,流淌著博大的中華文化
佇立江邊,何以笙簫
除鳳毛麟角誰敢題詩
何況我江郎都不是
只是一個羨慕山水田園的行者、
(六)
長江過漢
人過中年
包容之心愈大
開放之勢愈強
江水不言,前行的腳步越來越沉穩(wěn)有力
胸懷寬廣,前程越發(fā)越波瀾壯闊
水天一色天地如此通透
前方是江杭天上人間
最前方就是浩瀚大海
長江,總走在時代中國的前列
長江上剩存的渡輪
水路是針,總在縫補我用舊的衣服
這衣服被江風吹拂得太久
長江上唯一剩存的渡船,渝忠客2180號
在江山,飛入船窗的風在江上
我喜歡的孤雁在江上
它們,穿梭在寬闊的江面
劃出長長的余波,那么澎湃
那么白。只有船囪的煙道上
冒出點點黑色
江岸上的專家說黑色的污染,替江山擔憂
吃五谷雜糧的老百姓卻看見了炊煙
也許哪一天炊煙也要斷了,沒有煙
平常百姓會不會習慣
船上人貨混裝擠滿蔬菜牲畜
鄉(xiāng)音壓著船倉吃水很深
一擔擔籮筐裝滿希望
一條條扁擔挑起一個個家,挑起一家家的煙囪
忠縣有忠,最遠水路30公里
十年不漲,船票最高12元
船上還有免費的早餐午餐
船長船夫也是十年組合調(diào)換
女的曹利芳有芳容,男的秦大義有大義
輕聲細語是燕子的呢喃
是母親炊煙的裊裊
邊開虧損的客輪,邊開直播補貼
總是有炊煙會補上虧損的那一抹濃
土碼頭,石碼頭,一只孤雁的野灘碼頭
??恐碎g煙火
盡管行船人與坐船人不知船能撐得多久
我相信滿滿的長江水
足以沉淀一個古老民族的良心
足以沉淀一個古老民族的炊煙
奔跑,長江的姿態(tài)
在武漢,不跑都對不起修跑道的人
望不盡的江堤有望不盡的江灘
望不盡的綠化帶里有望不盡的彩色塑膠道
望不盡的人頭攢動望不盡的人間煙火
一聲長笛一行白鷺
一陣江風一江燈影
市井里的公園讓人陶醉
在長江,奔跑是一種姿勢
大江日夜奔騰
人們?nèi)找贡疾?/span>
高速高鐵和舟船一同運動
電站的輸變線路挽著城市鄉(xiāng)村
與萬里江景一道日新月異
每次觀大壩都有一次提升
看兩山之間的大壩
不得不佩服大壩的張力
順江而下,撲面而來的是大壩的抗力
逆水行舟,翻江倒水靠的是大壩的臂力
大船躍過大壩如履平川
提升機,提升了認知的高度
壩上壩下,一江好奇的清波
壩里壩外,流淌著億萬水分子發(fā)光發(fā)熱的裂變
大國重器必有殺手锏
世界第一的大壩內(nèi)到底藏著多少奧秘
三峽工程,留一庫清水多的謎讓人去猜
我來過大壩多少次
每一次觀察都有一場新的飛躍
登壇子嶺
絕立大江石壁之下
挺拔滾滾長江之濱
倒扣的壇子裝著酸菜還是金條
門前撬動過龍王嘴的截江巨石
只想頂開壇子放出一壇秘密
惹怒山神噴出滿腔唾液
山水間故事還是留給后人去品
壇子山上本無壇
《話說長江》主持人的銀發(fā)傳染了觀眾
長大后的工匠政要制造了壇子
長大后的文人墨客圍著壇子轉(zhuǎn)
是尋找詩意還是尋找青春
大江東去秭歸屈原寺西立
心跡舊事隨行行大雁南歸
山底的大壩還未獲代言
巫山云雨淚已成煙
滿江碧波早將兩岸風物默記
新的《千里江山圖》正在壇中醞制
(作品原刊于《詩刊》《大江文藝》)
責編:廖慧文
一審:廖慧文
二審:曹輝
三審:楊又華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