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躍飛 2025-04-08 10:17:09
清明前夕,我隨市作協(xié)主席馮明德一行,應桃江作家朱明星之邀,踏進桃花江鎮(zhèn)大華村的青石小徑。群山如黛,將應豐先生故居輕輕攏入臂彎。推開陳列室木門時,仿佛掀開時光的帷幔,與先生展開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這位首屆茅盾文學獎得主,曾以《將軍吟》為湖湘文學豎起巍峨界碑。當我們將泛黃的初版書捧在掌心,似乎還能觸到文字間奔涌的赤子熱血。先生說:“寫完最后一個字時,我曾仰天長嘯:莫應豐可以死了!”展墻上先生的手跡如劍,劈開歷史的迷霧。當年友人勸他珍重,他擲地有聲:“寧可轟轟烈烈活五十,不教庸庸碌碌度百年!”臧克家的詩句驀然浮現(xiàn),此刻方知,那些在歲月長河里濺起的浪花,終將凝成永恒的星辰。
我已是第三次叩訪大華。
首度來時正值“莫應豐少年作家班”啟幕,青澀的面龐與泛黃的手稿在春風里相遇。記得當時我對著滿堂稚子說:“此地既出過摘星手,自當有后來者續(xù)寫銀河。”而今重訪,驚覺當年那個攥著筆記本的怯生女孩,已在省級刊物發(fā)表了三篇散文。
二度造訪是為取經(jīng)美麗鄉(xiāng)村建設。作為“三周文學獎”評委,我曾在評審席上被《一個扶貧隊長的日記》灼痛眼眶。文字里的朱明星挽著褲腿在泥濘中奔走,而今眼前的他正指導村民直播賣筍。四年光陰,這位意氣書生讓古村煥新顏:修復的故居成為精神燈塔,農(nóng)民夜校的燈火照亮山坳,竹藝非遺工坊里刀鑿聲與笑聲齊飛。最妙是村頭那方文化廣場,黃昏時分總見白發(fā)老者握著孫輩小手,在《將軍吟》節(jié)選碑刻前駐足。
暮色漸濃,山嵐在黛瓦間游走。檐角風鈴輕響,恍若先生擊節(jié)而歌。竹海深處,新筍正破土。
(作者:胡躍飛,中國作協(xié)會員,益陽市作協(xié)常務副主席。)
責編:周冰清
一審:黃曉茜
二審:陳琳
三審:瞿德潘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