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7 17:43:30
大眾衛(wèi)生報·新湖南客戶端4月7日訊(通訊員 趙雅褀)4月7日是世界衛(wèi)生日,今年的主題是“保障母嬰健康 呵護祖國未來”,旨在倡導加大努力保障母嬰健康,減少孕產婦和新生兒死亡,并優(yōu)先關注婦女的長期健康與福祉。
準媽媽們在春季如何調養(yǎng)身體?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婦產醫(yī)學中心主任劉文娥進行了詳細介紹。
緩解孕期不適
中醫(yī)認為,清明前后“木氣旺盛”,氣候多風、濕氣漸增,易引發(fā)肝陽上亢、脾胃濕困。
孕媽氣血聚于胞宮,常伴肝血不足、脾虛濕滯、肝氣橫逆等,易出現(xiàn)孕吐嚴重、皮膚敏感、水腫等問題,可針對性調理:
孕吐嚴重
生姜貼敷:新鮮姜片貼敷手腕內關穴、腹部中脘穴,可溫胃止嘔。
姜橘飲:生姜、橘皮煮水,飯前溫飲,可理氣健脾,化痰止嘔。
春季過敏
按壓迎香穴:位于鼻翼兩側凹陷處,每日3分鐘,緩解鼻塞、打噴嚏。
銀花抗敏茶:金銀花+薄荷+甘草泡水飲茶,專治春季敏感肌。
腰酸水腫
按揉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約四橫指),脛骨前嵴外一橫指處,每日2-3分鐘,健脾運濕,改善水腫。
黑豆鯉魚湯:黑豆+鯉魚+冬瓜等燉湯(去浮油,少量鹽),利水不傷陰。
春季如何養(yǎng)護
春季萬物升發(fā),肝氣旺盛,清明過后,氣溫稍有回暖但陰雨增多,濕氣漸重,此時應養(yǎng)生注重疏肝健脾,祛濕護陽。
藥食同源
疏肝健脾:孕期可用鮮菊花、枸杞、百合煮水代茶飲,清肝明目,寧心安神;還可選用適量陳皮、茯苓、芡實等煮粥(薏米孕期慎用),健脾祛濕,不傷胎氣。
適當食補:孕期應當適度進補,飲食均衡,不可大魚大肉、過食水果,易致妊娠期高血壓、糖尿病。藥膳進補也需謹慎,如濫用人參易加劇妊娠嘔吐、高血壓等風險。
忌口清單:慎食香椿(亞硝酸鹽含量高),需多煮后食用;同時避免生冷傷脾陽,少食酸味防肝火。
生活防護
科學春捂:以頸背溫暖無汗為度,忌過度包裹引發(fā)燥熱。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則,護腰腹和腳踝,外出帶件外套防“倒春寒”。
祛濕避穢:深春多雨濕,孕婦需避免涉水淋雨,行走避開濕滑路面。
情志調理
春季踏青:春屬肝木,孕婦易情緒波動,需注意情緒調節(jié),避免過度悲傷或抑郁。適當散步,深呼吸疏肝氣,胎寶寶也能感受自然生機。
穴位按摩:按揉太沖穴(足背第1、2跖骨間凹陷處)疏肝解郁;按揉內關穴(手腕橫紋上3指)緩解孕吐焦慮。
養(yǎng)生禁忌
孕婦在用藥和飲食方面,應避免活血通經、大辛大熱的食物及藥物。在理療方面,要盡量避開腰背部與腹部,防止刺激子宮。艾灸時,合谷、三陰交等特定穴位禁止施灸。使用中藥香囊前,務必進行過敏測試。
責編:王璐
一審:王璐
二審:張麗
三審:田雄獅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