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3 23:53:02
清明節(jié)氣將至,春意漸濃,在追憶故人、出門踏青賞春的同時,也要注意身體??靵碛浵逻@些清明養(yǎng)生要點,助力全家健康迎春!
過敏防護:遠離花粉
按往年數(shù)據(jù)來看,我國大部分地區(qū)花粉濃度約在3月中下旬達到高峰并將持續(xù)到5月。過敏人群想要預防或減輕不適,最主要的就是不接觸過敏原,一個字“躲”——
在花粉季節(jié),盡量避免到花粉濃度較高的區(qū)域。
春季中午和下午是室外花粉濃度較高的時段,要盡量避免外出。出門時做好防護,比如佩戴口罩、硅膠保護套眼鏡,穿長袖衣褲等。
在家里,盡量關閉門窗,可以使用空氣過濾或凈化的設備來降低室內的花粉濃度。
外出開車時不要開窗,通風模式可以選擇內循環(huán)。
外出回家要及時脫掉外衣并清洗鼻腔。
養(yǎng)護肝臟
在中醫(yī)理論中,肝為陰中之陽,通于春氣,肝臟的功能在春季時尤為活躍,因此春季養(yǎng)生也以養(yǎng)護肝臟為首要任務。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養(yǎng)護肝臟呢?
1.起居有常 子時和丑時(晚上11點至凌晨3點)是人最重要的睡眠時間。養(yǎng)肝的最好方式就是休息。應避免熬夜以及長時間玩手機、用電腦、看書等行為。此外,也要避免酗酒、抽煙等不良生活習慣。
2.舒暢情緒 中醫(yī)認為,“肝在志為怒”,所謂“怒傷肝”,即長期精神抑郁或暴怒會導致肝氣郁結,容易出現(xiàn)胃痛、胃脹、月經(jīng)不調、乳腺增生、脂肪肝等病癥。情緒不舒暢時應尋找良好的途徑宣泄,比如與朋友訴說,或聽聽舒緩平和的音樂,這也是中醫(yī)“五音療疾”的體現(xiàn)。
3.飲食護肝 在日常飲食方面,可多吃綠豆、菠菜、芹菜、青瓜、西蘭花等以疏肝養(yǎng)血、滋陰潤燥;吃石榴、酸梅、山楂等酸味食物以保肝斂肝;還可飲菊花、玫瑰花、絞股藍等花草茶以疏肝理氣。
4.進補適度 膳食補充劑等保健品或其他“補藥”,可能導致肝功能損傷,不可濫用。
5.合理運動 目前不少疾病的發(fā)生與體重超標有關。因此,平時要做好體重管理,少食高脂、高糖、高熱量食物。同時應多運動,如游泳、跑步、跳繩等有氧運動,以及舉啞鈴等抗阻運動。
祛濕養(yǎng)生
很多人聽過艾灸百會穴,可祛寒祛濕的說法,有的人還會自己在家里做艾灸祛濕。
頭為諸陽之會,百會穴是手足三陽經(jīng)與督脈、足厥陰經(jīng)交會的地方。在《本草綱目》當中提到了艾葉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清明時節(jié),乍暖還寒,我們人體處于陽氣已升,但陽氣不旺的狀態(tài),這時候通過艾灸百會來培補身體陽氣,起到扶助正氣的作用。在內經(jīng)中也提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通過艾灸百會,可以達到“已病者治病、未病者養(yǎng)生”的目的。
但這些人不適合艾灸:
1.陰虛火旺體質的人 這些人群往往會有一些癥狀,比如容易手足心熱、口干舌燥、口舌生瘡等,在做艾灸時很容易誘發(fā)咽喉腫痛或頭痛、牙疼等上火的癥狀。對于高熱、局部紅腫熱痛的實熱證患者也不太適合艾灸治療。
2.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皮膚對溫度比較不敏感,所以艾灸時比較容易發(fā)生燙傷,所以艾灸也要謹慎。
3.孕婦 孕婦的腹部和腰骶部也是禁灸的。
自己在家做艾灸,首先,要注意艾灸的溫度不是越燙越好,實際上在灸的時候,建議以局部皮膚有溫熱感,皮膚微紅的狀態(tài)最適合。如果在灸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局部的皮膚灼痛感,建議立即調整艾條與皮膚的距離,或者直接換一個施灸的部位。另外,不要一次灸太多穴位、不要灸太長時間,一般情況下根據(jù)個人體質情況,每次選2至3個穴位,或者是每個穴位灸10至15分鐘。艾灸中、艾灸之后都建議注意適當防寒保暖,艾灸之后要適當補充溫水。如果在上述過程中感到不適,請及時向醫(yī)生求助。
從飲食到起居,從情緒到運動,全家共同踐行養(yǎng)生之道,這個春天,讓我們以健康之名,擁抱自然,守護家庭!
(綜合央視新聞、人民日報、健康中國)
責編:伍芳芳
一審:伍芳芳
二審:姚瑤
三審:黃維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