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陽 東方網(wǎng) 2025-04-03 20:49:10
作者:劉海陽
說到上海建筑史中的外國友人,鄔達克和亨利?墨菲名字廣為人知,但挪威籍建筑師柏韻士卻鮮少人知。
說到上海建筑史中的外國友人,鄔達克和亨利?墨菲名字廣為人知,但挪威籍建筑師柏韻士卻鮮少人知。
事實上,他曾在上海工作和生活長達45年,深度參與過上海這座城市的建設和發(fā)展,也是上海這座城市讓他的才華和智慧得以閃光。他的建筑作品和人生經(jīng)歷,早已融入上海這座海納百川的城市,成為其歷史的一部分。他還曾擔任過中國建筑師公會會長——是這個中國人自己創(chuàng)辦的專業(yè)協(xié)會歷史上唯一一次由一名外國人出任會長。
1
柏韻士(Berents Hans),1880年出生于挪威第二大城市卑爾根,早年就讀于挪威卑爾根高等學校,隨后前往德國德累斯頓大學深造,獲得理科碩士和土木工程師學位。畢業(yè)后,他曾在薩克森州政府任職兩年,積累了豐富的工程經(jīng)驗。1904年,柏韻士踏上了前往中國的旅程,開始了他在上海的職業(yè)生涯。當時,上海的挪威僑民數(shù)量不多。到20世紀30年代末,居住在上海的挪威人大約有近300人,柏韻士是旅滬挪威人的杰出代表,也是旅滬挪威人中唯一的建筑師。
初到中國,柏韻士為清政府服務了七年,其間因其卓越的貢獻,于1912年獲得金章獎勵。1916年,他決定在上海自行創(chuàng)業(yè),成立了“柏韻士工程師事務所”(Hans Berents: Consulting Civil Engineers, Architects, Surveyors, Land and Estate Agents),成為當時上海外僑社區(qū)中備受尊敬的建筑師之一。他還是挪威土木工程師會會員、美國土木工程師會會員,以及美國鐵路工程師會會員。
柏韻士曾居住在美華邨10號,而美華邨9號曾是陳納德、陳香梅新婚時的住宅。柏韻士是否與陳納德、陳香梅相識和交往過,抑或在某個星空下的深夜一起討論過駝峰航線下膠著的戰(zhàn)況?
時空的交錯,在此留下頗有余韻的留白。
2
柏韻士在上海設計的建筑中,最為著名的當屬重慶公寓(原名為呂班公寓)。
這座建于1931年的公寓樓,位于重慶南路與復興中路的交界處,其設計融合了現(xiàn)代主義與裝飾藝術風格,展現(xiàn)了柏韻士對建筑美學的獨到見解。
結(jié)構(gòu)注重幾何線條和對稱性,立面簡潔而富有裝飾性。建筑中大量使用了拱形門窗,增加了建筑的優(yōu)雅感。屋頂采用了中式坡屋頂設計,與傳統(tǒng)中國建筑風格相呼應。這座五層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的公寓樓,以其獨特的樓梯設計成為許多攝影師的靈感來源。無論是從下往上仰視還是從上往下俯視,構(gòu)圖和畫面都很精彩、出片。當年李安導演拍攝《色·戒》,一眼就看中了重慶公寓,影片中的一個鏡頭就是在重慶公寓取的景:演員湯唯從車上下來,走進公寓,踏上回轉(zhuǎn)式樓梯。
另外一個和重慶公寓緊密相連的故事是關于著名美國女記者、作家艾格尼絲?史沫特萊的。當年她以德國《法蘭克福時報》的特派記者身份來到上海工作,租下了當時原名為呂班公寓中的居室作為辦事處。史沫特萊在上海居住期間,除了大量撰寫介紹中國革命斗爭的各類文章之外,還積極參加各種進步社會活動。她和魯迅等左翼作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曾暗中保護過許多革命者,并把自己的家作為他們通信聯(lián)絡和聚會的場所。
重慶公寓不僅是柏韻士建筑生涯的代表作,也是上海近代建筑史上的重要標志性建筑之一。1999年,重慶公寓被列入上海市第三批優(yōu)秀歷史建筑名單。如今,這座已有93年歷史的建筑即將迎來一次全面大修。
重慶公寓外觀和內(nèi)部。圖源:“上海市歷史建筑保護事務中心”和“上海黃浦”微信公眾號
3
柏韻士不僅是一位優(yōu)秀的建筑師,還積極參與了上海的城市規(guī)劃工作。
1929年,上海特別市政府制定了《大上海計劃》,并成立了“上海市市中心區(qū)域建設委員會”,柏韻士被聘為市政府顧問工程師,參與上海的城市規(guī)劃與設計工作。他以專業(yè)知識和國際視野為上海的城市發(fā)展提供了寶貴的建議。1933年的上海市通志在記錄“市政府大樓”建筑設計方案評選經(jīng)過時,詳細記載了柏韻士的參與:
“計收到應征圖案十九件。旋于一九三〇年二月十九日上午九時,邀集該會特聘評判顧問葉恭綽、茂菲(Henry K. Murphy)、柏韻士(Hans Berents)等在威海衛(wèi)路市政府公余社舉行審查?!?/p>
柏韻士在上海外僑社區(qū)中也受到認可。不僅因為他的建筑成就,還因為他熱心公益事業(yè)。1937年淞滬抗戰(zhàn)期間,柏韻士積極參與國際救濟會的工作,擔任常務委員和救濟組副主任,為難民提供幫助。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次空襲中,柏韻士的座駕被彈片擊中,但他毫發(fā)無損,并立即下車救治傷員。
4
據(jù)記載,在1929到1930年,柏韻士還擔任過中國建筑師公會會長。
中國建筑師公會創(chuàng)設于1927年,是由莊俊與其他建筑師共同發(fā)起成立的。莊俊為中國建筑師公會首任會長。莊俊于1910年考取清華學校庚款留學生第二屆預備班,同年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建筑工程系學習,獲建筑工程學士學位。1925年,在上海創(chuàng)辦建筑師事務所。
1931年,中國建筑師公會改稱中國建筑師學會。在柏韻士之后,當選中國建筑師學會會長的是董大酉。董大酉1922年畢業(yè)于北京清華學校。同年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建筑科學習,獲碩士學位。1925年入哥倫比亞大學美術考古研究院讀研究生。1927年畢業(yè)后進入美國莫菲建筑師事務所工作。他于1928年回國,曾開辦董大酉建筑師事務所。
20世紀二三十年代,在經(jīng)濟危機的煎熬中和戰(zhàn)爭陰影的籠罩下,中國正經(jīng)歷貧苦和動蕩,而上海卻在艱難中發(fā)展成了遠東第一大都市。鄔達克、柏韻士一批遠渡重洋來到上海的外籍建筑師,和包括董大酉、范文照在內(nèi)的中國第一批留美學成歸來的留學生,以中西交融的建筑設計技法、追趕世界最新建筑設計潮流的勇氣,不僅推動了上海城市建設的發(fā)展,也推動了中國建筑歷史的進步。
有意思的是,挪威人柏韻士在上海建筑歷史上留下精彩的一筆之后,歷經(jīng)一百余年,另一家挪威的知名建筑設計事務所設計的上海大歌劇院即將完工。上海大歌劇院位于浦東濱江,由挪威的Sn?hetta設計。當年的中標方案一經(jīng)公布,其設計就在網(wǎng)上受到熱捧。在觸手可及的黃浦江水岸邊,緩緩升起的屋頂,旋轉(zhuǎn)而上的臺階,像一把中國折扇,觀眾可以沿著扇片漫步到屋頂。也許是百年前旅居上海數(shù)十載的挪威人柏韻士的精神自有傳承,或許是中挪兩國共同有著對大自然的尊重和敬畏、注重人和自然和諧共處的精神,Sn?hetta對上海大歌劇的設計體現(xiàn)出對中西文化的深入理解和對上海這座城市的特有認識。
從1904年至1949年,柏韻士在上海生活了45年,他親身經(jīng)歷了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革。他見證了上海從一個小漁村發(fā)展成為國際大都市的黃金十年(1927-1936年),也經(jīng)歷了十四年抗戰(zhàn)的艱辛歲月。1949年,柏韻士離開上海,移居挪威,結(jié)束了他在這座城市的傳奇生涯。
柏韻士的故事,不僅是一位建筑師的個人奮斗史,更是上海近代城市發(fā)展史的一部分。他的建筑作品至今仍矗立在上海的街頭,見證著這座城市的變遷。作為旅滬挪威人中的杰出代表,柏韻士的名字將永遠與上海的建筑史緊密相連。
責編:寧靜
一審:寧靜
二審:朱曉華
三審:趙雨杉
來源:東方網(wǎng)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