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国产老熟女精品|尤物视频免费在线观看|色依依国产精品中文字幕|亚洲欧美在线网址

  • <div id="vasms"><listing id="vasms"></listing></div>
  • 老房子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5-04-03 20:36:04

    文丨楊光亮

    又是一年清明時。

    外面淅淅瀝瀝下著春雨。鵬城的春雨不似故鄉(xiāng)洞庭湖的春雨,故鄉(xiāng)的春雨綿綿不絕,且夾雜著幾綹寒風,還帶著幾許寒意,而鵬城的春雨極少寒氣卻平添了幾分濕氣,像極了機器人控制的巨大花灑,飄灑一陣,又驟停一陣。我一個人枯坐在書房,靜聽窗外時斷時續(xù)的雨聲,偶爾翻看著手機視頻。忽然,一首情感深沉的懷舊歌曲飄入耳鼓,那優(yōu)美的旋律配合著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鄉(xiāng)村畫面,一下子把我的心緊緊攥住。我于是凝神靜氣,認真欣賞起來……

    “隱隱約約看見了一個小村莊,村前村后都是我熟悉的模樣,靜靜的小村旁一群小伙伴,月光下面捉迷藏。

    急急忙忙走進了這個小村莊,村莊里面有一間親切的小草房,房里墻上掛著一張像,那是我的爹和娘。

    哎…… 這是我的家鄉(xiāng),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我的祖先還埋在這片深情的土地上,給爹娘磕個頭,給祖先上炷香,兒子的敲門聲,驚醒了夢一場。

    這是我的家鄉(xiāng),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我的祖先還埋在這片深情的土地上,給爹娘磕個頭,給祖先上炷香,夢回到老房子,夢回到故鄉(xiāng)……

    旋律優(yōu)美又帶著些許憂傷,在耳畔不斷縈回;歌詞簡單且近乎直白,在心靈反復撞擊;畫面質(zhì)樸還十分懷舊,在眼前不斷疊加、幻化……恍然之間,故鄉(xiāng)老房子的輪廓在我的腦海分外清晰起來……

    故鄉(xiāng)老房子其實非常簡陋,三間茅草房,一間是正房,兩邊各搭一間廂房,湘北洞庭湖區(qū)農(nóng)村俗稱“披檁子”,大約是因為檁木條不能橫貫在正樑上,只能披掛在正房的旁邊而得此名。這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洞庭湖垸區(qū)一帶最普通常見的民居。記得當年我所在的生產(chǎn)隊大約二十來戶人家,幾乎全部都是茅草房。茅草房雖不比瓦房,但材料取自農(nóng)田稻草,既經(jīng)濟實用,又非常環(huán)保,且易蓋易換,最大好處是冬暖夏涼,這自然成了南方以種植水稻為主的居民建筑房屋的首選。

    我家的老房子據(jù)說是1953年整修南洞庭湖時從丁家灣搬遷到資江大堤旁的。那年母親年方十九,剛從資江對面的益陽馬王山嫁到湘陰南湖垸的丁家灣。南方女子出嫁沒有北方的瘦毛驢護送,也無破嗩吶喧囂,就是一條窄窄的小船載著母親微薄的嫁妝來到了父親家。父親原本與他患難與共的四哥(我四伯父)共住一所房子,說是房子,其實就是兩間茅草屋,十分寒磣,但屋內(nèi)卻藏有一件珍品——一套十分完整的木板樓。木板樓是從我爺爺手上遺留下來的,爺爺新中國成立前在垸區(qū)堤務局做簽事(相當于現(xiàn)在的書記員),但后來爺爺不幸染病去世,家道中落,房產(chǎn)田產(chǎn)相接變賣抵押,到父親和四伯父成家時,僅剩兩間茅草房和一套未來得及變賣的木板樓。兄弟各自成家,面臨著分房而居,兩間茅草房好分配,一人一間,但木板樓是一個整體,不好拆分,四伯父堅持要把木板樓分給父親,而父親也體諒四伯父難處,就決定把兩間茅草屋全留給四伯父,自己拆下木板樓搬遷來到資水堤邊,另開門戶。

    老房子的這段經(jīng)歷是父親在世時告訴我的,及至后來我讀歸有光先生《項脊軒志》“迨諸父異爨,內(nèi)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蔽铱倳匀欢坏叵肫鸸枢l(xiāng)老房子,想起我的老父親,感嘆父親與伯父之間那份至真至純的兄弟情誼?!对娊?jīng)?邶風?北風》曰:“北風其涼,雨雪其雱?;荻梦?,攜手同行?!眴韬簦「赣H與四伯父幼年失怙,相依為命,分家時又互相謙讓,各自都想著對方,兄弟情深,何其可敬!

    搬遷來到大堤邊上,另起爐灶,這對于剛剛成家且一無所有的父母親來說,又是何其艱難!但父母親硬是咬緊牙關(guān),東挪西借,起早貪黑,一個月內(nèi)就在大堤邊上立起了三間茅草房。

    茅草房雖然簡陋、寒磣,然而發(fā)生在茅草房里外的故事卻又是那樣的新鮮、活潑、有趣……

    春夜斗歌

    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農(nóng)村,經(jīng)濟雖不富裕,但人情卻格外濃烈,親戚之間互相接濟,走動頻繁。每過完年出正月十五,母親的兄弟姊妹之間都會邀約相聚,輪流做東請客。而此時最渴望相見的還是我們幾個少不更事的小老表,每次聚在一起都有說不完的新鮮事,玩不夠的小游戲,譬如跳繩、跳房子、踢毽子、打彈子、吃子、打陀螺……

    當然,最開心的還是晚上躺在被窩里斗歌。

    記得那時鄉(xiāng)村還未通電,晚上家里都是點煤油燈,煤油也是按計劃憑票證定量供應,于是,早睡也就成了鄉(xiāng)下人的自然習慣。有一年元宵節(jié)過后輪到我家做東,大姨二姨小姨都來了,簡陋的茅草房真可謂至親咸集,蓬蓽生輝。大人們都忙著宰雞擇菜做飯,小孩子們滿屋子追打嬉鬧,左鄰右舍的孩子也不用邀請,更不用介紹,自然融入了嬉鬧的行列。小伙伴們因多日未見,玩得格外起勁,難免哭鬧喊叫,時聞母親從廚房灶臺上的小窗口向外面急切呼喚:“小把戲們(湘北農(nóng)村對小孩子的昵稱)別追打,當心拌告子(湘北方言,摔跟頭之意)。此情此景,半個多世紀后的今天重又憶起,仍歷歷在目,言猶在耳。

    入夜,因二姨家離得較遠,就住宿在我家。幾位小老表都是唱歌的熱角,急不可耐,未等進入被窩,就開始酷炫起來,你一首《挑擔茶葉上北京》,我一曲《洞庭魚米鄉(xiāng)》,他一嗓《紅星照我去戰(zhàn)斗》,輪換交替,互不相讓,茅草屋內(nèi)頓時笑語喧嘩,歌聲飛揚……

    在這漆黑的夜晚,在這寂靜的鄉(xiāng)野,在物質(zhì)生活仍不是很充盈的時代,茅草房里帶著稚氣的歌聲卻充滿歡樂,溢滿親情,讓我興奮,給我無盡的溫暖和無窮的力量。

    夏夜捉鱉

    童年的時光總是那樣無憂無慮。一到夏天,資江河水暴漲,登上資江大堤,遠眺資水,一片汪洋。江流湍急,江中偶有風帆掠過,直下洞庭……如此壯觀景色,真讓人懷疑唐代詩人王灣的名句"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描述的莫非就是故鄉(xiāng)資水流域夏季漲水的盛況?

    夏天的夜晚,茅草房內(nèi)酷熱難擋。那年代壓根兒就沒有電風扇,更不要說空調(diào)等降溫設備,當然,如果有也只能是擺設,因為鄉(xiāng)村沒有通電。大人們夜晚唯一的消暑方式就是搬個竹涼席在戶外納涼。此時,小伙伴們也會借口外出乘涼偷偷從家里溜走,相約在皎潔的月光下玩捉迷藏或民兵演習的游戲,而我自然不甘人后,有時甚至就是游戲的倡導者和策劃人。

    猶記某個夏日炎炎的夜晚,我們一群小伙伴都設法掙脫了大人們的束縛,紛紛從茅草屋內(nèi)溜到了大堤上,并且個個全副武裝。大概是受了電影《渡江偵察記》的影響,頭上全都戴著用楊柳條編制的偽裝圈,身背用黃麻桿做成的紅纓槍,腰帶是現(xiàn)場搓成的稻草繩,一個個威風凜凜,氣宇軒昂。

    “入列”“報數(shù)”,指揮官下達了緊急集合命令。不出意外,指揮官不是別人,正是鄙人。

    于是小伙伴們迅速結(jié)集,整裝出發(fā)。我們先從大堤上疏散撤退,一個個貓著腰、端著槍快速移動。月光下,十幾個小屁孩躬腰移動的樣子,像極了一頭母豬帶著十幾頭小豬崽狼狽逃竄的樣子,那情景至今想來令人捧腹。撤出堤面,我們又一個接一個滾下堤坡,堤坡是草皮鋪就的,滾下去倒也無礙,至多不過是上面沾有一點豬糞牛糞狗屎之類的贓物,且沾在衣上臉上,晚上誰也看不見。等到再次清點人數(shù),人員安然無恙,可憐我們的槍支全都報廢了,黃麻桿哪禁得起如此折騰?我們只得原地待命,再去準備槍支,十多分鐘后,十幾條黃麻桿又上崗了。

    "緊急集合!”

    “報數(shù)!”

    "一、二、三、四……”

    “下一個項目:臥倒射擊!”

    我迅速發(fā)出指令,小伙伴們"嗖、嗖”應聲臥倒,并擺出射擊姿勢。為了便于小伙伴們集中瞄準,我準備把腳旁的一塊石頭移到中心位置。

    這一移動可不得了,一只碩大的甲魚伏在石頭底下一動不動,可能是夏夜甲魚從暴漲的資江河里爬到大堤上乘涼來了。我二話不說,連忙脫了上衣把甲魚裹住,干凈利索,快速撤出戰(zhàn)場。因一時激動,也來不及解除射擊命令??蓱z我那些小伙伴還以為我是內(nèi)急走開了,竟繼續(xù)躺在地上保持射擊姿勢,長達數(shù)分鐘之久方散。

    現(xiàn)在想來,真是罪過!

    冬夜吃豬頭肉

    老房子的故事還有一件,那就是冬夜全家圍爐向火吃豬頭肉,我至今記憶猶新。

    有一年冬天的午后,外面下著小雨,寒冷刺骨,村上記工員強哥(本家堂兄弟)來我家進行年終工分對賬,因賬目過多過繁,一直延續(xù)到傍晚時分。母親執(zhí)意挽留強哥吃晚飯,并特意燉了一大缽豬頭肉。那個年代一年到頭很少能吃到幾餐肉菜,只有過年過節(jié)才會憑票買點肉吃,平時吃肉一般是親戚或貴客上門才有機會。另外,那時鄉(xiāng)村根本沒有什么煤氣爐、酒精爐、電火鍋,更沒有電磁爐、電烤爐等,就是一個十分簡易的三腳爐子,故鄉(xiāng)又叫鼎鍋子,燒木柴,冒明火并時有濃煙出來。我們?nèi)野丝谌思由蠌姼?,寒夜圍爐向火,父親與強哥喝著自家釀制的稻谷酒,頻頻舉杯,滿面紅光,讀笑風生。母親則用筷子將一塊塊肥肥的豬頭肉送往強哥的碗里,強哥則一迭聲地連連說道: "滿嬸,您真的太客氣了,我領(lǐng)導不起(湘北方言,受不起的意思)哦。"

    ……

    其后多年,我已南下廣東。每次寒假或暑假返鄉(xiāng),在村里遇上強哥,或邀至我家中敘談,或去強哥家小坐,憶及寒夜一桌人圍爐吃豬頭肉往事,不覺眼眶濕潤,感嘆連連……

    往事如風,五十多年前的陳年舊事,在清明時節(jié)的這個上午如潮水般地向我涌來,讓我的思鄉(xiāng)念親之情難以遏止……我仿佛又看見了熟悉的村莊,好像又走進了熟悉的老房子,我在心中默默地給爹娘磕頭,感恩爹娘的養(yǎng)育,祈禱爹娘在天國永遠幸福安詳!

    清明年復年,青山又新鮮。父母已遠行,游子永相牽。

    謹以此文紀念我的父親母親!

    責編:劉瀚潞

    一審:劉瀚潞

    二審:周月桂

    三審:楊又華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