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 2025-03-06 09:07:03
3月4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宣布,將于4月13日舉行北京亦莊半程馬拉松賽,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賽將同期舉行。機器人將與運動員共跑同一路線,意味著機器人將與人類一起“賽跑”。
這個馬拉松比賽至少有兩大看點,一是誰家的機器人跑得快,還跑得穩(wěn);二是機器人是否比人跑得更快,跑得更穩(wěn)。
自從機器人登臺蛇年央視春晚扭秧歌后,就從舞臺上一直火爆到現在,熱度不減。近年來,機器人對普羅大眾來說,不再是科幻電影中的一幕,已從工廠流水線進入到生活的視線。街頭的巡邏機器人,超市、酒店里的送貨機器人,政務大廳的智能問答機器人……人形機器人的日益像模像樣,讓人驚呼機器人時代的未來已來。如今,機器人要站上馬拉松的賽道,對機器人的發(fā)展來說,又是站上了一個新的起點,向著廣闊的未來奔跑。
據介紹,今年人形機器人將與運動員在起點同時鳴槍起跑,共跑同一路線,但有單獨賽道。這樣,既避免了相互干擾,又做到了同場競技,將在速度上迎來一較高下的機會。網友表示,這個比賽太有創(chuàng)意了。
機器人去年就出現在馬拉松賽事上為選手加油(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據報道,此次參賽的機器人要求具備人形外觀、可以實現雙足行走或奔跑等動作,不能是輪式結構。這對機器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味著要有適用于長距離奔跑的一體化關節(jié)和本體,同時需要高功率密度的一體化關節(jié)及其散熱技術。考慮到機器人還不夠完善的現狀,規(guī)定了比賽過程中可以更換電池,也可通過更換機器人,以接力形式參加全程比賽。但更換機器人每次要被罰時10分鐘,以體現公平性。
這個比賽值得期待,可以說是對人形機器人的一次檢閱。這是一次機器人之間的比拼,也是一次機器人與人類之間的比拼,最終是人類內部的競賽。因為機器人的研發(fā)與操縱者是人,無論是誰家的機器人跑贏了其他機器人,還是誰家的機器人跑贏了人類,最終的大贏家都是人。機器人的進步,人工智能的進步,都代表著人類在科技上的進步。
以機器人的發(fā)展來說,人形機器人的突破是一大難點,因為人形機器人不僅在外表上要做到擬人性,更要求在感知、決策、控制執(zhí)行方面也能有“擬人”的特點,目前這三個部分還沒有達到人類的初級水平。據介紹,人形機器人要實現大規(guī)模應用,還需要在軟件和硬件上進行多次迭代。
雖然人形機器人距離真正“上崗”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這并不影響人形機器人一浪高過一浪的發(fā)展熱潮。這一賽道上誰率先取得突破,誰率先讓人形機器人更擬人,誰就能搶得先機,贏得市場。
從目前來看,在人形機器人研發(fā)的賽道上,中國制造是居于有利地位的。3月4日,全國政協委員、多模態(tài)AI系統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喬紅表示,我國機器人技術已經得到飛躍式發(fā)展,近三年,我國工業(yè)機器人的裝載量達到全球二分之一以上,人形機器人技術迅猛發(fā)展。
數據顯示,我國已成為全球工業(yè)機器人第一大生產國和消費市場,工業(yè)機器人產量由2015年的3.3萬套增長至2024年的55.6萬套,工業(yè)機器人裝機量連續(xù)多年穩(wěn)居全球第一。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在人形機器人產業(yè)的規(guī)模方面處于領先地位。目前,在全球參與制造人形機器人的100家上市公司中,中國占56%。
機器人在春晚舞臺上的表現令人印象深刻,也許在馬拉松賽事上又會有驚艷表現,無論這些機器人是出自廣東還是北京制造,都是中國新質生產力的寫照。機器人要跑馬拉松了,要問參賽的機器人哪家強,相信最終的贏家都會是中國制造!
責編:李莉芹
一審:李莉芹
二審:唐能
三審:趙雨杉
來源:極目新聞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