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綠色時報 2025-02-13 10:36:30
人類之間靠語言進行交流,動物之間也有自己的交流方式。
那么大熊貓是如何與同伴交流的呢?大熊貓會利用嗅覺、聽覺和視覺等多種感官方式與其他同伴進行交流。
“沉思”的大熊貓
別看大熊貓們平日里沒有什么社交活動,但它們交流起來毫不含糊。在專屬于它們自己的“語言體系”中,甚至能達到一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溝通境界。
大熊貓大多數(shù)的交流都是通過留在棲息地的氣味標記來實現(xiàn)的。它們擁有極為敏銳的嗅覺,通常用尿液、肛周腺體分泌物或這兩者的混合物來做標記。大熊貓會將這些標記留在樹樁、墻壁、地面以及它們經(jīng)常路過的區(qū)域,以此標記自己的領地。在交配季節(jié),大熊貓留下的氣味標記還能相互傳遞包括年齡、性別、健康狀況以及發(fā)情狀態(tài)等重要信息。當兩只大熊貓相遇時,它們便會轉而使用聲音來進行交流。
在樹上嬉戲的大熊貓
氣味標記對大熊貓的生存和繁衍有著重要的作用,可以幫助它們找到合適的配偶,避免近親交配,維持基因多樣性,也可以幫助它們避免不必要的沖突,保護自己的資源和安全。
在社群活動中,大熊貓也會根據(jù)需要,通過聲音來交流。
與人類相似,大熊貓會通過發(fā)出聲音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在不同的情緒和心理狀態(tài)下,大熊貓會發(fā)出超過10種不同的聲音,如羊叫、鳥鳴、犬吠等,每種聲音都有其特定的含義。
在大熊貓幼仔時期,它們主要聲音特征是呻吟聲。發(fā)音如“吱吱”“哇哇”“咕咕”,類似人類嬰兒的呻吟聲。一種低沉而柔和的叫聲,表示親昵或安慰。
隨著年齡的增長,大熊貓能夠發(fā)出的聲音,會越來越多。例如,“羊叫”是大熊貓最常發(fā)出的聲音,通常表示友好、愉悅、舒適或求偶的意圖。
責編:陳龍
一審:陳龍
二審:喻志科
三審:熊佳斌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