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5-02-09 13:49:14
文丨徐亞平 鐘梓歡
“大雪”至,而雪未至,休管它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徑自去湘陰拜訪作家湛鶴霞,因為她又拿了一個文學獎。湛鶴霞約上幾位作家交流,把聚會點設在她家客廳,還給活動取了一個別致的名兒——圍爐煮茶讀書會。
會前,有一身材矮胖的女士在客廳和廚房間來回穿梭,忙著給大家準備姜鹽芝麻豆子茶和水果點心。我起初還以為她是東家女主,后經(jīng)打聽才知,她是詩人田岑。
一
待大家都品上香茗,熱火朝天地聊開了,田岑便在廳角隨便找了一個位置坐下來,面帶微笑,靜靜地看著諸位作家談笑風生。
你也是客,為何偏偏是你煮茶?田岑答曰:“我喜歡做事?!?/p>
湛鶴霞補白道:“她吃完午飯就來了,幫我洗姜燒水泡茶。每回作協(xié)有活動,她都是提前到、最后走?!?/p>
紅花需要綠葉襯。田岑似乎沒想過當紅花,她給自己的定位應該是“綠葉”。
她還是最底下的那一片綠葉!
田岑是湘陰作協(xié)和湘陰詩歌散文學會的“兩棲會員”,也是大家共同的“岑姐”。作家鐘栗稱:“岑姐什么時候都是笑著的。”
田岑的“笑”,不似“回眸一笑百媚生”,亦不像“醉中驚老去,笑里覺愁來”,倒似“笑隔荷花共人語”。
作家徐敏說:“岑姐跟圈子里所有人都玩得來,與人相處特別融洽?!?/p>
喜歡微笑、喜歡做事的人,當然與誰都玩得來,當然與人相處融洽。作家曹阿娣感慨道:“小田給我的印象就是很單純、很樸實!”
作家付麗回憶,2018年,湘陰選派四位作家參加岳陽市作協(xié)“文創(chuàng)班”培訓,田岑是同行中第一個主動找她說話的人。田岑給她的第一印象,就像一個鄰家姐姐,和她相處完全可以不設防。
提到“鄰家姐姐”,湛鶴霞還跟大家分享了一個小秘密。一次,旅居海南的湘陰作家田波和她說,他小時候有一位鄰家姐姐叫田岑,長得小巧玲瓏,扎一個馬尾辮,很好看,很活潑,愛讀書,作文寫得好,三十多年沒見她了,后來聽說她生了一場病,不知道她現(xiàn)在過得怎么樣。湛鶴霞很心疼地告訴田波:岑姐因為那場病,被改變了很多,她吃了含激素的藥物,身體發(fā)胖了。愛美是每個女孩的天性,如果換作其他女孩,身體發(fā)胖變形了,可能會崩潰,而田岑沒有。她多次說,上天給我關上了一扇門,必定會打開一扇窗。
上天給田岑打開的那扇窗便是——詩歌。
二
田岑對詩歌的熱愛近乎癡迷。
1990年,她剛參加工作,在湘陰服裝廠上班。每逢廠里出了新款服裝,她總能第一個看到,甚至可以穿到。那時,她的“衣架子”很好,穿什么款式都好看??墒?,她只上了三年班,服裝廠就倒閉了,田岑被迫下崗。
廠子倒閉時,正值荻花開放時節(jié),田岑心里充滿不舍與傷感,卻又不好表露。于是,她拿起筆,開始寫詩——
塘角之處有荻花
后山之巔有荻花
田埂上的那個青年
你深如潭水的眼眸
是否藏過頭戴荻花的姑娘
一個人的成長與進步,離不開“遇己、愈己、育己”。田岑像德國作家黑塞一樣,遇見自己,固守自我,沿著自選的道路前行。下崗后,田岑靠擺攤販賣小菜維生。每天天不亮,她從老家三塘的“千秋門第”把小菜裝上三輪,踩到縣里的菜市場,把每一把菜都標好價,一字兒擺開,就不管了,然后掏出隨身攜帶的日記本,信手寫詩:
只有稻草人
堅守童年的陣地
飛鳥
照樣飛過云海
我照樣遺忘自己
買菜的人看到這么新鮮的菜、公道的價錢,也就不愿意打擾那位埋頭寫詩的攤主,他們拿了菜,把錢放在盤子里就走了。
暑往寒來四五載,田岑一邊販菜一邊寫詩,居然在湘陰縣城買下一棟兩層小樓房。
賣小菜這么賺錢嗎?田岑笑而不答。只是聽說她兄弟和老表都對她很好,弟弟看到田岑家詩稿成堆,曾提出資助她出詩集。
田岑把房子裝修好,自己住上層,下層出租,當起了“包租婆”。曾有一位租客問田岑:“我沒錢租房,但我喜歡寫詩,我可以用詩歌來租你的房嗎?”
田岑笑懟:“你要租什么房?詩中自有黃金屋?!?/p>
現(xiàn)在還繼續(xù)賣菜嗎?“不賣了。”田岑解釋,“年紀大了,身體根本吃不消。”
湛鶴霞有些心疼地說:“她有一段時間甚至都失憶了,以前的很多事都記不得了。”
目前做什么工作?“現(xiàn)在江東社區(qū)打掃衛(wèi)生,一個人干兩個人的活。”田岑介紹道。
一個不回江東,一個堅守江東。田岑無疑比項羽更熱愛生命與生活。
從此,世間少了個賣菜的小販,湘陰多了位“保潔”的詩人。
三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田岑對詩歌的熱愛亦如此。
田岑的老家是三塘鎮(zhèn)千秋田家屋,鼎鼎有名的書香世家。農(nóng)村里的地名往往土得掉渣,為何田岑的老家“千秋”二字如此文雅?這是有故事的。
相傳,明朝正德皇帝微服私訪江南,行游至此,得知此宅主人耕讀不倦、藏書滿樓,乃御筆親書:“千秋門第,萬卷書樓”。自此,千秋門第樓宅自明歷清經(jīng)久不衰。田岑驕傲地說,她的外公和叔叔都是知識分子,這種書香世家的優(yōu)良基因算是得到了傳承。
念一年級時,別的小孩只知道玩泥巴,而田岑如饑似渴地找書讀。找不到合適的書,她就偷偷去翻看叔叔的課本。每年過生日,父母親都會給孩子吃雞蛋、多給點零花錢,田岑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每逢生日都會把零花錢積攢起來,加上壓歲錢一起,去買書。只有鎮(zhèn)上才有書店,她必須穿過泥濘小路,徒步走八里路才能到達。她通常是買了書就一邊走路一邊看,往往人還沒到家,圖書已經(jīng)看完幾遍了。
十五歲的時候,田岑開始嘗試寫作。最開始,她只是隔三岔五地記錄一點日常見聞和感想。到如今,她一天不寫詩就會吃不下、睡不香。
生活里,一半是煙火,一半是清歡。咱們鄰家姐姐田岑,硬是把平凡的日子過成了詩。
四
田岑的住房不是很大,但她卻分出一大半空間用來藏書?!拔铱梢詻]錢吃飯,但不能沒錢買書、讀書?!?/p>
一個月前,田岑在湘陰縣詩歌散文學會發(fā)起“歸園‘田’居”讀書活動,各界積極響應,縣文聯(lián)負責人熊國庭、劉俊軍,作家蕭蕭、湛鶴霞、陳文革、杜華、徐敏、蔣鑫愛,愛心人士伍繼志等人,向田岑書香雅舍捐贈了不少新書,場面很是熱鬧。
以往,她總是甘當綠葉,默默地垂著濃蔭,讓鮮花醒目而絢爛地綻放?,F(xiàn)在,是該讓鮮花反哺反哺這片綠葉了。眾人拾柴火焰高,田岑書香雅舍的藏書已達2000冊,算得上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圖書館了。
一天,收廢品的大叔到她家如廁,被其藏書所震驚:“哎呀!你這里只怕有幾百斤書,不要賣給別個,都賣給我吧!”田岑打趣道:“您的收價如何?”“三毛錢一斤?!薄拔?guī)资畨K錢一本買來的,您收三毛一斤?加點價咯。”田岑佯裝討價還價,大叔寸步不讓,雙方最終哈哈而散。
傍晚時分,“圍爐煮茶讀書會”進入“物質(zhì)文明建設”環(huán)節(jié)。湛鶴霞誠邀曹阿娣、蕭蕭、蘇麗雅、付麗等作家會餐。飯桌上繼續(xù)神侃,當討論到“生與死”的話題時,田岑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我要把你們講的全都記錄下來。說罷,她果真掏出一個隨身攜帶的白皮小本本,開始認真記起來。
古代文人墨客都有書童,但田岑沒有。她自己當自己的書童。
席間,我看到詩人的手,寬厚而粗糲。這讓我想起了京劇樣板戲《沙家浜》里的一句唱詞,并不由自主地哼了出來:“全憑著勞動人民一雙手,畫出了錦繡江南魚米鄉(xiāng)。”
“你唱的是花鼓版,我來唱唱京劇版?!碧K麗雅是知名京劇票友,她當即翹起蘭花指唱將起來。
眾人皆撫掌大笑。惟田岑不笑,臉紅得像一朵桃花。
責編:劉瀚潞
一審:劉瀚潞
二審:易禹琳
三審:楊又華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