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国产老熟女精品|尤物视频免费在线观看|色依依国产精品中文字幕|亚洲欧美在线网址

  • <div id="vasms"><listing id="vasms"></listing></div>
  • 李仲麟墓與湖南護國元勛李仲麟

    陳先樞 梁小進     2025-01-22 11:16:22

     文/陳先樞 梁小進

    李仲麟墓位于岳麓山云麓峰下穿石坡附近,1928年5月國葬于此。墓呈半圓形,塋地及墳堆均以花崗石圍欄和鋪砌。立碑三通,主碑鐫刻楷書“李公仲麟之墓”,左右附碑刊碑記及立碑銘文,石欄板上刻“浩氣長存”。墓后有石砌二層小坊,中嵌程潛撰寫的“追贈陸軍中將李公仲麟墓志銘”石碑一方。碑文多數字跡不存。墓前方立一對華表石柱,上刻對聯:

    化鶴歸來,百戰(zhàn)河山馀片石;

    幡龍無恙,千秋砥柱說江流。

    李仲麟墓墓道 周順攝

    李仲麟(1886-1920),字契雋,湖南長沙縣人。早年入清新軍第二十五協四十九標,充正目,后入第四十九、五十標隨營學校。畢業(yè)后在長沙加入同盟會。1911年10月武昌起義后返湘,任督署衛(wèi)隊營營長。后赴日本留學,回國后從事討袁活動,嗣任湘軍總司令部副官長。1916年任護國軍招撫使署總務處長,擢鐵道守備隊司令。1917年參加湘南起義,任護法軍前衛(wèi)司令。1918年,由廣東軍政府授為陸軍少將。1920年11月15日被害身亡。

    李仲麟墓 周順攝

    1915年冬,竊據中華民國大總統的袁世凱,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復辟帝制,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極大憤概。12月25日,蔡鍔和唐繼堯等發(fā)表通電,宣告云南獨立,護國戰(zhàn)爭爆發(fā)。在此之前,湖南辛亥元老程潛從日本歸國,先后到了上海、香港策動兩湖的反袁斗爭。

    李仲麟為程潛舊部,曾任湘軍總司令副官長,也義無反顧地投入到反袁護國的斗爭中。1916年1月27日,他和老革命黨人林修梅等,跟隨程潛,來到全國護國運動的中心昆明。

    這時,蔡鍔已率護國軍進入四川,與袁軍作戰(zhàn)。云南都督唐繼堯鑒于“湖南地處沖要……軍事戰(zhàn)略意義極大”,委任程潛為湖南招撫使,“回湘召集舊部,從側翼牽制敵人”。唐繼堯還應程潛的要求,任林修梅為參謀長、李仲麟為總務處長。2月3日,程潛一行離開昆明,23日抵達貴陽。貴州已早于1月27日宣布獨立,都督劉顯世熱情地接待了程潛一行,并給予了支持。

    在貴陽,李仲麟等與程潛一道,積極謀劃回湘發(fā)動民眾、組織力量、反抗袁軍、驅逐袁世凱在湘走狗湯薌銘的計劃,并制定了“招撫計劃大綱”和“招撫宣傳大綱”。2月27日,程潛一行離開貴陽,向湘西挺進,于3月25日抵達靖縣。

    這時,全國反袁護國運動迅速發(fā)展,湖南境內反袁驅湯情緒日益高漲,湘西各縣和邵陽、常德、長沙所屬各縣紛紛宣布獨立,并派人前來聯系。程潛等決定在靖縣召開護國軍湖南人民討袁大會。李仲麟作為長沙的代表,與新化、邵陽等地代表共10人作為大會發(fā)起人,并擔任大會籌備處長。

    4月26日,護國軍湖南人民討袁大會在靖縣公署召開,推舉新化陳光斗為大會主席、李仲麟為副主席。上午,各縣代表發(fā)言,聲討袁世凱稱帝賣國、荼毒人民的滔天罪行,并作出決議,宣布湖南獨立。李仲麟主持了下午的會議,推舉湖南護國軍總司令。李仲麟慷慨激昂地指出:欲維護共和,就必須獨立;欲殄除國賊,就必須組織軍隊;指揮這些軍隊,就必須推舉一位總司令。他還建議:程潛招撫使是老同盟會員,眾望所歸,我們推舉他總理全省軍務,請大會討論。李仲麟的講話和建議,獲得與會四十八縣代表的一致擁護,大會決議公推程潛為護國軍湖南總司令,自即日起誓師討袁。

    護國軍湖南人民討袁大會,是護國戰(zhàn)爭時期湖南軍事政治上一件意義重大的事件。這次會議代表了湖南人民的意志,對于全省討袁護國驅湯運動的發(fā)展有著深遠的意義。李仲麟作為程潛的得力助手,對于策劃全省討袁斗爭和大會的成功舉行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李仲麟 百度圖片

    護國戰(zhàn)爭結束后,程潛離開湖南,其舊部由林修梅率領,駐扎衡陽。李仲麟時任鐵道守備隊司令,率部駐湘南。1917年,孫中山號召護法,反對北洋段琪瑞反動統治。9月,林修梅和劉建藩在湘南宣告獨立,揭開了護法戰(zhàn)爭的序幕。這時,李仲麟率部響應,與林修梅進駐衡山,進入長沙,后任湖南游擊司令,參加了與北洋政府軍的戰(zhàn)爭。

    1919年湖南驅張(敬堯)運動以后,譚延闿掌握了全省大權,一身兼湖南督軍、省長和湘軍總司令三職。李仲麟擔任湖南第六區(qū)司令,率所部六營,駐扎醴陵。1920年冬,孫中山謀劃北伐,命程潛策動在湘舊部倒譚。李仲麟等便暗中成立了一個瀏醴軍官團,準備推翻譚延闿,迎接程潛回湘。

    在李仲麟等人的策劃下,1920年11月13日,擔任營長的程派軍官于應祥在平江發(fā)動兵變,以士兵鬧餉為名,殺死駐平江的譚派軍官第十二區(qū)司令蕭昌熾。隨后,李仲麟與于應祥發(fā)出“清君側”的聯名通電,指責譚任用的官僚都是一些宵小敗類,要求改造湘政。譚、程之爭公開爆發(fā)。

    平江兵變發(fā)生后,譚延闿調兵平亂,但各將領按兵不動。譚只得表示妥協,決定廢除督軍,專任省長,請掌握雄厚兵力的師長趙恒惕任湘軍總司令。11月22日,李仲麟、于應祥等又發(fā)出通電,逼譚去位。而譚派軍人陳嘉祐、張輝瓚等,也針鋒相對,發(fā)出通電,聲討于應祥。趙恒惕坐山觀虎斗,先是拒不受任,同時調兵進入長沙,最后就任了湘軍總司令職務。譚延闿只得離湘赴滬。

    趙恒惕任湘軍總司令后,李仲麟等恃功自傲,很不服氣,圖謀乘機去趙而后快。12月5日晚,駐長沙的二營士兵鬧餉,揚言擁護程派。李仲麟頻繁往來長沙、醴陵之間,鋒芒畢露,無所顧忌,深為譚派軍人和趙恒惕所忌恨。12月23日,趙恒惕以討論湘軍出兵援桂和滇軍假道赴粵問題為名,召開旅長以上軍官會議,企圖誘騙程派將領而一網打盡。而李仲麟對此毫無警惕,仍是我行我素。這幾天,他衣錦還鄉(xiāng),回到家鄉(xiāng)長沙縣金井祭祖,為李家祠堂掛匾。24日,他從家鄉(xiāng)回來。這時長沙城內風聲很緊,旁人勸他取道朗梨、淥口,轉回醴陵,但他毫不在意。25日凌晨2時,趙、譚合流,對程派軍人舉起屠刀,葉開鑫、張輝瓚等指揮士兵,沖入瀏正街第六區(qū)駐省辦事處,將李仲麟推出,隨即殺害于瀏陽門,后將其頭割下,掛在柑子園多福寺門口電線桿上示眾。同時被害的還有程派人物瞿維臧、易象等六人。

    李仲麟蒙難后,程潛悲痛不已,1921年,他還寫下《悼七士》一詩,表達了他的悲憤之情。詩云:“吾黨盛秀士,夙志剪荊棘;奮起鄉(xiāng)閭間,行義如不克……哀哉二三子,含冤痛沉抑?!?/p>

    本文原載《麓山名人譜》, 海南出版社

    責編:羅嘉凌

    一審:黃帝子

    二審:蘇露鋒

    三審:黃柏禹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