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5-01-20 21:09:09
曹茜茜
1月19日,#美國網友已經準備在屋前屋后種菜#的話題沖上熱搜。一名美國俄勒岡州的網友在小紅書上發(fā)布視頻,展示自己屋前屋后廣闊的空地,并宣布將聽取中國網友的建議,嘗試搭建溫室種菜。視頻評論區(qū),大量中國網友“在線教學”,有人根據當地氣候條件推薦適合的瓜果蔬菜,還有網友分享搭建溫室的經驗。
兩國網友基于興趣與文化的互動,讓小紅書似乎成了一個縮小版的“地球村”。在這里,大家集體開啟“早C晚A”模式——早上Chinese玩,晚上American玩,沒有交流上的障礙,沒有思想上的隔閡,信任與溫暖充盈其間。為什么美國網友會選擇涌入連外國版本都沒開發(fā)的小紅書?兩國網友間的互相“捧哏”何以引發(fā)“現象級”熱潮?從一場“社交媒體大遷徙”中我們能讀出什么?
小紅書變“小洋書”,偶然之中有其必然。近年來,隨著我國免簽“朋友圈”不斷擴大,越來越多外國游客“絲滑”入境中國,讓“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照進現實,讓“China Travel”在海外“圈粉”無數。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當外國友人舉著手機和相機,記錄下“鄉(xiāng)土中國”的自然樸實、“大國重器”的科技壯美、“國潮國風”的人文情懷,一個“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就變得具象立體,美國網民涌入中國社交媒體就變得順理成章。他們選擇中國,看中的是那份開放包容的胸懷。
雖然美國網友自稱“TikTok難民”,雖然“小紅書上滿屏都是老外”讓人“感到陌生”,但中國網友始終有理有節(jié),展現出了“教科書式”的待客之道。他們想要學習中文,中國網友立馬“在線教學”;他們發(fā)布一張手工服飾圖片,幾萬中國網友點贊捧場。感受到中國網友的熱情后,起初還小心翼翼的美國網民直接“放飛自我”,有的甚至開放“英語角”與中國網友連麥聊天。當愛與尊重成了共通的語言,文化交流碰撞出的火花自然會很迷人。
近年來,從新中式服裝走上國際秀場,到“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再到“小紅書上擠滿美國人”,一個又一個“高光時刻”,讓不少中國網友直呼“華流才是真正的頂流”。其實,文化自信就體現在中國人發(fā)自內心的認同和踐履中,體現在外國友人真實的感受和反饋中。這場“社交媒體大遷徙”,折射出了中華文化的魅力,擴展了我們的國際視野,堅定了我們向世界舞臺中心靠攏的信心。
責編:曹茜茜
一審:曹茜茜
二審:歐陽金雨
三審:王禮生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