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戶端 2024-12-31 14:41:36
申報單位簡介:
湘潭市博物館是由湘潭市文旅廣體局歸屬管理的地方綜合類博物館,主要負責收藏湘潭地區(qū)歷史文物及相關資料、進行科學研究、舉辦陳列展覽并提供社會公共服務,它是廣大市民了解地方歷史文化的重要場所,也是青少年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第二課堂”。2015年12月25日湘潭市博物館新館正式對外開放,建筑面積16500平方米,展陳面積8600平方米,設有湘潭故事、名人世家、鄉(xiāng)土情懷、館賞珍藏四個基本陳列及兩個臨展廳,全方位展示了湘潭地區(qū)歷史、人文、藝術的獨特魅力。博物館目前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等國家級金字招牌,得到了國家及地方主管部門的充分肯定,也承載了全市人民更高的期許。
案例(課程)內容:
湘潭,作為湖湘文化的發(fā)源地,肩負著講述湖湘文化發(fā)展歷史和傳承的重要責任。根據考古勘探資料所揭示的信息,我們了解到至少在距今20萬年前,人類已經在湘潭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隨著時間的推移,無論是荊楚文化的遺風,還是越文化的獨特韻味,亦或是流寓文化增添的家國情懷都在湘潭的土地上生根發(fā)芽、相互交融。從南宋至近代,湖湘學派在湘潭孕育而生,并經過數代人的傳承與發(fā)揚,對湖南乃至全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這一時期,湖南地區(qū)涌現(xiàn)出眾多杰出人才,如魏源、陶澍等政治改良派的代表人物,左宗棠、曾國藩等中興將相派的杰出人物,譚嗣同、唐才常等革命變法派的典范人物,以及蔡鍔、陳天高等資產階級革命派的代表人物。最終,以毛澤東、蔡和森為代表的無產階級革命派人才群體在湘潭這片熱土上嶄露頭角。這些人才群體如雨后春筍般在湖南大地涌現(xiàn),與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蘊密不可分。深入探討這一系列的發(fā)展脈絡,對于解讀湖湘文化、推進愛國主義教育、增強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義。
此次“穿閱湘潭”社會教育活動項目,是以湘潭的歷史為引子,以青銅豕尊、戰(zhàn)國銅玉缶、北宋嘉佑銅則、濂溪祠碑等文物為載體,選取了商周、隋唐、明清等湘潭歷史發(fā)展的15個關鍵節(jié)點為線索,串聯(lián)、講述湘潭的發(fā)展歷程,分析湖湘文化的起源、形成與發(fā)展?!按╅喯嫣丁鄙鐣逃顒禹椖恳远桃曨l為形式,以網絡傳播為媒介,一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更好的回答湖南人關于“我是誰”、“我從哪里來”這兩個問題;二是理清湖湘文化如何逐步建立“尊王攘夷、內圣外王、體用并重、知行合一”的內核;三是講述湖南人經世致用的性格特征如何被賦予近代的內涵并在風雨飄搖中革新圖強,以過去期許未來。湘潭不僅是一個地理概念,更是一個文化符號,它見證了湖湘文化從古至今的發(fā)展歷程。湖湘文化以其獨特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歷史積淀,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物。這些人物不僅在政治、軍事、文化等領域有著卓越的貢獻,更在推動社會進步和民族復興的道路上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歷史科普在增強民族凝聚力方面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回顧歷史,我們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國家和民族的形成、發(fā)展和奮斗歷程,從而加深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歷史不僅是國家和民族的凝聚力之源,更是激發(fā)我們對國家和民族歸屬感和自豪感的源泉。通過回顧先輩們的奮斗和犧牲,我們能夠更加珍惜當下的生活,更加堅定地為國家的繁榮和民族的復興貢獻力量。
因此,湘潭作為湖湘文化的發(fā)祥地,不僅承載著歷史的記憶,更肩負著傳承和弘揚湖湘文化的重任?!按╅喯嫣丁鄙鐣逃顒禹椖客ㄟ^對湘潭地區(qū)歷史進行研究、探討和傳播,使觀眾可以更好地理解湖湘文化的精髓,從而為愛國主義教育提供豐富的素材,為增強民族凝聚力提供堅實的基礎。
在數字時代,博物館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找到了新的表達方式。湘潭市博物館推出的《穿“閱”湘潭,文物會說話》視頻拍攝節(jié)目,是一次將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傳播手段巧妙結合的創(chuàng)新嘗試。節(jié)目以其獨特的視角、豐富的內涵和生動的敘述方式,不僅為湘潭乃至湖南的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播開辟了新路徑,更在廣大觀眾心中種下了文化自信與歷史敬畏的種子。
一、文化傳承的新媒介
《穿“閱”湘潭,文物會說話》利用現(xiàn)代視頻技術,將湘潭地區(qū)豐富的歷史文物“活化”,使古老的故事以直觀、生動的方式呈現(xiàn)給觀眾。這種創(chuàng)新形式打破了傳統(tǒng)博物館靜態(tài)展示的局限,讓文物“開口說話”,極大地增強了文化的可接近性和趣味性,促進了傳統(tǒng)文化的有效傳承。通過節(jié)目,觀眾能夠穿越時空,近距離感受湘潭的歷史變遷,加深對本土文化的理解和認同。
二、歷史教育的生動課堂
節(jié)目不僅是對文物的展示,更是一部生動的歷史教育片。它以文物為線索,串聯(lián)起湘潭乃至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或人物,讓觀眾在欣賞文物之美的同時,學習到豐富的歷史知識,增強了國家意識和民族自豪感。對于青少年而言,這樣的節(jié)目形式比教科書更加吸引人,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對歷史的興趣和探索精神,是素質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
三、文化旅游的催化劑
《穿“閱”湘潭,文物會說話》的播出,為湘潭的文化旅游業(yè)注入了新的活力。節(jié)目中展示的文物景點和背后的故事,激發(fā)了觀眾探索湘潭、體驗湘潭文化的熱情,促進了湘潭文化旅游的發(fā)展。許多觀眾因節(jié)目而心生向往,實地探訪節(jié)目中提到的文物,這不僅帶動了地方經濟,也讓湘潭的文化資源得到了更廣泛的關注和利用。
四、文化自信的強化劑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fā)展的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洞伴啞毕嫣叮奈飼f話》通過講述湘潭文物背后的故事,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獨特魅力,增強了民眾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它告訴我們,每一塊磚石、每一件器物都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與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實物見證,值得我們珍視與傳承。
五、文化遺產保護的啟示錄
節(jié)目的播出還啟示我們,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應與時俱進,采用多元化、現(xiàn)代化的手段進行。通過數字化、網絡化傳播,可以吸引更多人的關注與參與,形成全社會共同保護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同時,也為其他地區(qū)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和模式。
責編:陳宇
一審:黃磊
二審:王德和
三審:瞿德潘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