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国产老熟女精品|尤物视频免费在线观看|色依依国产精品中文字幕|亚洲欧美在线网址

  • <div id="vasms"><listing id="vasms"></listing></div>
  • 考古公開課⑦|“簡”述塵封在竹木上的千年歲月

        2024-12-20 10:19:32

    在紙被發(fā)明以前,書是什么樣子的呢?聰明的古人想出許多辦法——他們使用甲骨、青銅、竹木以及絹帛作為書寫的載體。其中,竹木因其取材方便、質地適中,成為古人書寫的重要選擇。他們巧妙地將竹木用繩子編連起來制成簡冊。細長的竹條稱為“簡”,較寬的木板稱作“牘”。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我國發(fā)現(xiàn)超過30萬枚簡牘,其中有近20萬枚出土于湖南。湖南出土簡牘不僅數(shù)量上獨占鰲頭,且內容豐富,有戶籍、賦稅、倉儲等檔案資料和行政、法律文書,以及各種古代典籍。這些簡牘從戰(zhàn)國到魏晉,跨越千年,貫穿了整個簡牘時代,湖南也因此成為學界公認的“簡牘出土大省”。

    現(xiàn)在,就讓我們跟隨湖南省考古專家的腳步,一同探尋那些藏于竹木里的故事,揭開千年前“百科全書”的神秘面紗。

    從里耶而來的“九九乘法表”

    ↑里耶秦簡九九乘法表

    乘法口訣表是大家必背的計算口訣,從“一一得一”開始,到“九九八十一”止??墒茄矍斑@個竹木上的九九乘法表,怎么是反著來的(古人的書寫習慣是從右往左、自上往下)?答案就藏在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里耶鎮(zhèn)的里耶古城遺址中。

    2002年,湖南省考古專家在這片土地上發(fā)現(xiàn)38000余枚秦簡,震驚全國。其中,3枚完整的“九九乘法口訣表”木牘尤為引人注目,它們也被稱作“里耶秦簡九九表”,距今約2200年歷史。

    仔細觀察,口訣最后寫著“二半而一”,即2乘以0.5等于1,這說明兩千多年前的古人就懂得小數(shù)運算。下面還寫著“凡千一百一十三字”,這里的“凡”就是“總共、總計”的意思,指的是所有乘積之和。

    考古專家在里耶古城遺址挖掘時,正逢雨季。脆弱的竹簡無法承受發(fā)掘工具的碰擊,他們只能徒手在16米深的古井中挖掘。而井內的淤泥中,除了竹簡,還有許多鋒利的器物,如鐵鉤、銅刀、針等??梢韵胂螅脊艑<业氖直囟▊劾劾?。好在,努力最終得到豐厚回報,一天之內便出土了380余枚竹簡。這些竹簡上記錄著秦代的日期,“遷陵”這個地名也頻繁出現(xiàn),表明里耶古城就是秦代的遷陵縣城,是一座政治、經(jīng)濟、軍事重鎮(zhèn)。

    里耶古城遺址出土的38000余枚秦簡,其中絕大部分出自一號井,這口井后來被譽為“中華第一井”,而里耶秦簡也成為繼兵馬俑后,秦代考古又一驚世發(fā)現(xiàn)。

    封埋千年的美食秘籍

    兩千多年前的古人吃什么、怎么吃?出土于湖南省沅陵縣虎溪山一號漢墓的簡牘《食方》為我們講述古人與美食的故事。由于埋藏地下時間長,這些竹簡朽壞嚴重。不過,在文保工作者的修復下,竹簡上書寫工整的文字已變得清晰可辨。

    1996年6月,沅陵虎頭山一號漢墓正式發(fā)掘。在密不透風的雨棚里,湖南省考古專家依靠湖南人精神——吃得苦、霸得蠻、扎硬寨、打硬仗,以及完善的工作預案和詳細的人員分工,保證了發(fā)掘工作的有序進行。

    8月23日,是見證塵封2000多年歷史的關鍵時刻??脊艑<以诒娙说淖⒁曄拢议_了墓室上的蓋板。原來,虎溪山一號漢墓的墓主是西漢第一代沅陵侯吳陽,系長沙王吳臣之子。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300余枚簡牘也在此出土,其中包括被命名為《食方》的簡牘300余枚。

    《食方》中記載的食材豐富多樣,既有谷物,也有作為菜肴的馬、牛、羊、鹿、雞等動物性食材,還有鹽、醋、酒、肉醬汁等調味料。而且,這本書中呈現(xiàn)的烹制流程十分考究。例如,其中幾枚記載烹制主食的簡牘,譯成現(xiàn)代文大意為:“將米淘洗至水清,瀝干后放置一會兒,先蒸底層的米,再反過來蒸一遍。隨后將蒸好的米從蒸具中拿出放在盎中,或放置在素巾之上,扇排蒸汽,繼續(xù)添水后再正反各蒸一次?!蹦憧?,漢代貴族的飲食習慣還真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呢!

    除了《食方》外,此古墓還出土了許多重要竹簡,如我國最早的侯國黃簿(為研究我國的戶籍檔案制度提供了重要材料)和一些填補歷史的古籍。正是因為這些重要的發(fā)現(xiàn),虎溪山一號漢墓被評為1999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

    西漢時期的“全民閱讀”變革

    ↑兔子山遺址“獻書”簡牘其一

    在西漢時期,發(fā)生了一次特別的“全民閱讀”變革。

    秦始皇統(tǒng)一全國后,曾頒布《挾書律》,禁止民間收藏圖書,這對文化典籍造成了巨大損失。直到漢惠帝劉盈執(zhí)政,他才廢除《挾書律》,讓人們重獲自由閱讀與藏書的權利,儒家及其他思想也隨之活躍起來。

    湖南省益陽市兔子山遺址7號井出土的6枚西漢時期簡牘,就記錄了這一次“全民閱讀”的變革。6枚簡牘經(jīng)過清洗后,上面均有“獻書”字樣。其中有一枚殘斷的簡牘上記載了一個叫“過”的人給陳公寫信,提到獻書之事。收信人陳公應是當時益陽縣的吏員。

    據(jù)湖南省考古專家介紹,這6枚“獻書”簡牘的形成年代為西漢早期,大約為漢高祖十一年至漢惠帝年間。這說明漢惠帝廢除《挾書律》后,民間借書、獻書、藏書就開始盛行。后來,漢武帝劉徹也高度重視文化建設,皇家和各地官府藏書達到空前豐富,圖書館、書肆(古代書店)也相繼出現(xiàn),人們掀起了“全民閱讀”熱潮。

    你們知道嗎?在兔子山遺址考古區(qū)域的數(shù)口古井中,還出土了許多其他時期的簡牘,有戰(zhàn)國、秦、西漢、東漢、三國孫吳等簡牘15000余枚。在同一地點同時出土時代序列如此完整的簡牘,在簡牘考古發(fā)掘史上也是首次。

    考古知識點

    古人如何制作簡牘?

    簡牘制作基本可分四個步驟:

    第一步,備料,一般是就地取材。

    第二步是片解與刮削,顧名思義,就是按書寫內容的要求,分解制作簡牘的材料。長短適宜,刮削平整,有的表面還要打磨光滑。

    第三步是殺青,新鮮的竹木削制成適合書寫的簡牘以后,還要在火上進行烘烤干燥,一是便于書寫,字跡不致暈散;二是有利防霉防蟲。

    第四步是編聯(lián)成冊,有先編后寫的,也有先寫后編的。

    (執(zhí)行/李佳玲 陳暑艷 盧李)

    責編:邱訪蓉

    一審:黃帝子

    二審:姚瑤

    三審:黃維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