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31 11:13:34
文|張之儉
如果蒸菜行業(yè)要選舉一個祖師爺,我要推薦辛追夫人。雖然之前也有伊尹和易牙,但是看不出他們對蒸菜有什么貢獻。辛追夫人就不一樣了,她是不是蒸菜大師,我們還無法確定。但她給湘菜或者蒸菜作出的貢獻,卻是別人沒辦法相比的。
源自《尚書·洪范》的“洪范八政”是中國古代國家治理的重要理念,具體指的是:食、貨、祀、司空、司徒、司寇、賓、師。按照古代這個政治理念,天下第一要務是吃飯,第二要務是賺錢。這個也符合民間的說法,民以食為天,千事萬事莫管飯事。從古墓出土的情況來看,她的老公和兒子解決了糧食的問題,她解決了美味蒸菜美味湘菜的問題。
辛追夫人是當年轟動全球的馬王堆漢墓重大考古中發(fā)現(xiàn)的世界第一具年代久遠、保存完好的軟體濕尸,被醫(yī)學界命名為“馬王堆尸”。這里特別要注意的是,她不是木乃伊,木乃伊是干尸,而辛追遺體歷經2100年,出土時全身潤澤,皮下軟組織柔軟而富彈性,關節(jié)尚可活動,眼睫毛、鼻毛尚存,左耳鼓膜完好,手指、腳趾紋清晰。經體檢發(fā)現(xiàn),內臟器官保存完好,膠原纖維與剛去世時相似,細如發(fā)絲的肺部迷走神經歷歷可數(shù),血管里尚有凝固的血塊,血型為A型。在其食管、腸胃內發(fā)現(xiàn)有138粒半甜瓜子,可知她死于瓜熟季節(jié)。
辛追的老公叫利蒼,名蒼,是長沙國的丞相。蒼的甲骨文是“艸+倉”的組合,但金文寫作“倉”,小篆也寫作“倉”,都是上有蓋、中有門、下有墊石或出口的倉房形狀,也就是說它有一個倉的字意,解決了一個糧食的問題。她的兒子叫利豨,豨是野豬的意思,這就解決了一個食材的問題。從取名來看,也可以看出古人對食材的高度重視,那是敬重。
辛追名字更有意思,“辛”為“五味”之一,它作名詞時,指“蔥、蒜等有刺激性氣味的蔬菜”?!段逍敛恕罚骸拔逍敛?,乃元旦立春,以蔥、蒜、韭、蓼(實際上是古代的辣椒,《本草綱目》中提及水蓼說:“韓保升所說甚明。古人種蓼為蔬,收子入藥。故《禮記》烹雞、豚、魚、鱉,皆實蓼于其腹中,而羹膾,亦須以蓼也。后世飲食不用,人亦不復栽,惟造酒曲者用其汁耳?!保?、蒿、芥辛嫩之菜,雜和食之。”追是追求追尋的意思,辛追也就是“尋味”的意思,把糧食和食材進行加工,變成美味的食物。辛就是辣,對湖南人來說,這個名字別提有多親切。
經歷了春秋戰(zhàn)國和秦朝的數(shù)百年戰(zhàn)亂,漢人特別重視“樂生、養(yǎng)生、永生”,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湖南省博可以看到大量導引圖,實際上就是當年的體操,更多的是美食及相關的物品,展示西漢餐飲高度發(fā)達的情況。在馬王堆漢墓中發(fā)現(xiàn)的722支遣冊(記錄陪葬物品的竹木簡)中,有350支與“食”有關。可以說今天世界知名湘菜和瀏陽蒸菜,在西漢時期就已有很高的水準。從出土的文物和相關的文字記載來看,西漢餐飲對今天的湖南蒸菜至少有四個方面的貢獻:
一是蒸食器具齊全。甗(音演)、釜、甑(音贈)、箅(音必)等實物都在漢墓中發(fā)現(xiàn)。二是配套加工技藝的齊全。在馬王堆漢墓發(fā)現(xiàn)了干菜、壇子菜、臘制品的等眾多適合蒸食的食材,涉及了“臘、脯、鮑、菹”四種制作工藝,臘是制臘肉臘魚,脯是風干食品,鮑是腌制食品,而菹類似于今天的泡菜。三是瀏陽豆豉的出現(xiàn)。馬王堆發(fā)現(xiàn)瀏陽豆豉的實物,還有豆豉姜醬,并大量出現(xiàn)花椒、桂皮等蒸菜調料。四是出現(xiàn)成型的蒸菜菜品。馬王堆發(fā)現(xiàn)的三個蒸菜分別是蒸泥鰍、蒸鱖魚和蒸鮠魚。
我們今天說到湘菜,首先想到“爆炒”,想到辣椒。其實炒菜的成熟在宋代,辣椒更是明代才傳入中國。蒸煮這種方式,才是中餐最古老也最有特色的烹飪方法,而這種烹飪方式最早出現(xiàn)的地方也是湖南。據考古工作者發(fā)現(xiàn),迄今為止,世界上發(fā)現(xiàn)最早的陶器就是陶釜。在湖南道縣發(fā)現(xiàn)的距今2萬年~1萬年左右出現(xiàn)的陶器,就是今天的鍋,是用于蒸煮食物的,這可以說它代表了長江中下游新石器時代發(fā)展高度的標桿。再往后陜西的半坡遺址和浙江的河姆渡遺址中都出土了陶蒸器。而馬王堆出土的是包括蒸具、食材、調味料到菜譜的湘(蒸)菜體系。
直到今天,蒸煮仍然是保留食材本味的最佳烹調方法之一,因為不會在炒鍋中將食材進行灼燒、上色或翻騰。過去,人們做蒸菜還有個原因,就是可以利用蒸飯的熱氣來加熱另外的菜,從而節(jié)省了燃料。
辛追夫人一定出于對蒸菜的熱愛,才會把蒸菜有關的食具、食材和調料以及蒸菜的菜譜,都帶入了她的極樂世界。而這些東西,在今日足以成為一個最具文化價值的“漢代湘菜(蒸菜)博物館”。
責編:何婷
一審:何婷
二審:范焱
三審:丁偉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