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燁靖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 2022-10-26 10:09:57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0月26日訊(通訊員 陳燁靖 )金秋十月,永樂江鎮(zhèn)洪溪村的再生稻高產栽培示范基地,黃澄澄的稻谷顆粒飽滿,一陣微風拂過,掀起層層稻浪??h農業(yè)農村局專家組正忙碌著對再生晚稻進行實地測產。
再生稻俗稱懷胎草,一種特殊的水稻種植方式,一種兩收,是頭稻收割后,無需再次翻耕播種,利用稻樁上存活的休眠芽再長一茬水稻,再收獲一季的稻作模式,不僅減少了播種、育秧、栽插、整地等環(huán)節(jié),而且還具有米質優(yōu)、投入少、效益高等特點。
“這個品種是泰優(yōu)390,再生稻我們看單株,這個下面是頭季的禾苗,這里都是再生出來的,杠杠的,這個產量還可以,3、4、5、6...19,19穗!”經過田間考察,專家組在百畝再生稻示范片中隨機選取2塊田進行機械收割,實割總面積1畝,測產面積1152平方米,稻谷稱重496.9公斤,水分含量22.9%,除雜2%,折合畝產量251.2公斤。
該片稻田是當地種糧大戶李紅平種植,共100余畝,他介紹,今年遭遇旱情,得益于縣農業(yè)農村局相關部門多措并舉保水源保灌溉,并在專業(y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強化水肥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整體實現(xiàn)豐產。
種糧大戶李紅平:我第一季是3月28號播種,第一季收割的時間是8月17號,現(xiàn)在到第二季開始收割,第一季產量有1230斤左右,第二季再生的產量,有440斤以上,總共算起來,算普通稻子的價格每百斤130元,兩季毛收入有2100元以上。
農技師 陳家六:今天來這里觀摩學習水稻再生生產,看到這里品種的選擇、技術的應用都是相當好的,我想把這一經驗帶回去,明年我自己也試種一部分。
目前我縣再生稻種植面積共有一萬余畝,為了做到顆粒歸倉,工作組正深入田間指導搶收,預計十月底收割完畢。
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主任陳金華:下一步,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繼續(xù)做好早稻、再生稻的試驗示范推廣,特別是做好“早稻+再生稻+油菜”的三季推廣模式,讓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
責編:陳躍鵬
來源:湖南日報·華聲在線

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湖湘情懷,黨媒立場,登錄華聲在線官網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轉載須注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容。
我要問